下一篇4 2014年10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李克强:依托家庭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


    本报讯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参加第34个世界粮食日系列活动,并作出重要演讲。李克强总理指出,本次世界粮食日“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这个主题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勾画出了全球农业发展的美好愿景。依靠家庭农业解决吃饭问题,也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让十几亿人民吃饱饭,是我们最大的事情,也曾经是最大的难题。30多年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就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我们通过改革实现了农业大发展,粮食产量由3亿多吨增加到6亿多吨,成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这里有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发展家庭农业。

    30多年来,中国家庭农业能够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与科技、政策等创新密不可分。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农业机械,推广设施农业。仅杂交水稻一项,每年就带来数千万吨的增产。我们大力鼓励农民合作社、专业农户、企业公司以及政府服务组织等,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服务。中国政府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支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农田有效灌溉率已提高到50%以上,农业抗灾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家庭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规模过小的制约,平均每户只有半公顷的耕作面积。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小块土地上精耕细作,但要更大规模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小规模经营就显示出其局限性。中国农业生产要再上新台阶,必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走农业现代化之路。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预计从现在起到2020年,将有2亿左右的农村人口陆续到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落户。这会为农民扩大耕种规模创造条件,给农民带来更多实际利益,也会给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情复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将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在严格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民联合与合作。这几年,中国家庭农场已增加到87万家,平均规模达到13公顷(2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超过110万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发展方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更好地“供养中国”,也会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