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广西农资现象”独家报道之专访
天之“蕉”子
访广西金穗农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卢义贞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宋安勇

金穗集团及时对种植园内的香蕉采取了连接稳固的措施,以防止台风灾害将植株吹倒造成经济损失。

    要报道农资行业的“广西现象”就离不开广西香蕉种植业,而说到香蕉种植业就离不开卢义贞。

    近日,《中国农资》记者在南宁采访了广西金穗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卢义贞。采访了解卢义贞从广西农村的贫苦孩子成长为当今中国极具影响的“香蕉王”的历程,不啻是阅读了一部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画卷;窥见当前中国香蕉种植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与机遇,为农资行业提供一个解剖农业需求、感触未来脉搏的精彩范本。

    经济解读: 从“破烂王”到“香蕉王”

    卢义贞是壮族,1969年出生于南宁隆安县。1985年,他初中毕业,无力再求学,回乡务农。先后收过破烂,做过个体商贩。1987年开始在隆安县承包65亩荒地种植甘蔗。由于缺乏技术、不懂管理,第一年仅收获甘蔗170吨,亏损1万多元。卢义贞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意义。第二年,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加强了田间管理,甘蔗喜获丰收,净收入有5000多元,这成为了他人生第一桶金。

    尝到科学种植、规模种植的甜头后,1996年9月,卢义贞成立隆安县金穗农工贸有限公司,经营1500亩土地,主营甘蔗、木薯、瓜类等农产品种植。2009年开始全力发展香蕉产业链建设,年产3000万株香蕉脱毒组培苗项目已经投产。截至2014年,卢义贞经营的金穗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发展香蕉产业为主导、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公司。公司流转的土地储备8.7万亩,下辖16个香蕉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内香蕉种植面积3.6万亩,老挝香蕉种植面积2.5万亩;2009年建成年产10万吨香蕉生物有机肥生产线;2014年开始启动建设年产10万吨香蕉浆、3000吨香蕉粉的铂洋科技公司和香蕉深加工工厂,同时兴建年交易额3亿元以上的华穗农产品物流交易市场。如今,集团总资产规模达到8亿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香蕉标准化产业基地,2011年金穗集团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卢义贞也被人们称为“中国香蕉大王”。

    从1987年的收入5000元到如今产值5亿元,这背后是他从65亩土地开始到8万多亩土地的规模扩张,卢义贞资产规模的扩大与土地规模的扩大密不可分,与他在中国香蕉产业所占的份额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公司的发展和存在成为推动当地农业规模化历史进程的“榜样力量”,并以机械化的便捷服务、反哺式流转模式,带动周边土地经营者获得了比以往更高的收益。当地农民的观念发生巨大转变:原来想的是“土地是我的命根子,把地租给你后我们做什么”,现在变成了“不把土地租给你,我们怎么活”。

    “中国蕉王”的成长史展示了中国农业土地集中后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带动示范的“核聚变”效应,这正是他对当今中国农业变革最大的启迪价值和经济学意义。

    走进金穗:规模经营骨架下的现代农业模式是灵魂

    作为广西地区,甚至是全国最早探索土地流转、规模种植的第一人,卢义贞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中国香蕉产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除了规模因素外,其发展模式是更核心的东西。卢义贞前后有不少人都投入到香蕉规模种植中,但目前只有金穗集团一枝独秀,这与他探索实施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密不可分。

    卢义贞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不断壮大公司规模和实力。目前金穗集团经营的8万多亩土地中,有36000亩是由金穗公司自主经营、全权管理的。这构成了第一种类型,可称为自营;第二种类型是加盟,通过推行反哺式土地流转模式,与带着自己承包的土地加盟金穗的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这一类型的土地有2.5万亩;第三种类型是对非加盟的农户,也以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帮扶他们壮大香蕉种植业。通过这三种形式创造性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及农民利益保障等问题。

    “不与农民抢饭碗”,卢义贞时刻挂在嘴边。这句话反映了他对待农民的谦虚的态度;在实际操作中,他不仅不与农民抢饭碗,还想方设法往农民碗里加肉。一是坚持土地开发到哪里就带动哪里致富。金穗集团始终将企业的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通盘考虑,金穗公司自营的流转土地出让金标准为1000元/亩,并采取5年递增的制度,让土地出让金价格伴随着CPI的增长而“水涨船高”。每年为3.6万亩自营流转土地支付土地流转租金3420万元,年支付农民工资2813万元,年创造劳动就业10万人次以上,带动周边香蕉种植10万亩。通过一系列举措,他让出让土地的农民离土不离乡,转型成为金穗集团的农业产业工人。

    金穗集团规模扩张的这些年,每年为当地农民提供5000个工作岗位,使农民年人均增收1.2万元。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这些为他“中国蕉王”的桂冠注入了沉甸甸的含金量。

    剖析、总结卢义贞的“金穗模式”,我们会明确金穗集团的规模是建立在共同致富、协调发展基础上的结果,社会风险零成本。目前金穗集团经营、服务的8万多亩香蕉林其广阔可想而知,但多年来这些没有围墙、没有保安的“香蕉生产车间”没发生过一起盗窃和治安事件;另一方面,他通过三种类型的合理比例(自营、加盟、服务三者的比例大体为40%:40%:20%),在构建规模的同时将投资成本压力降低了,风险分散了。

    称王之本:领先的质量管控理念与水准

    目前广西香蕉种植业规模上万亩的公司有10个左右,规模超3万亩以上的有2个,规模突破5万亩以上的只有金穗集团。除了前面提到的独到的经营理念与模式外,金穗集团在生产管控方面也一直处在领先的位置。

    作为比较娇气的热带水果,香蕉种植对生产管控要求很苛刻。据了解,香蕉种植业在生产领域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然灾害风险。卢义贞介绍,目前中国香蕉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四省区,广西种植香蕉的优势很明显,环境好,光照、雨水、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香蕉,美中不足的是可能会遭遇低温和台风带来的侵袭。今年春天广西蕉业就遭受到多年未遇的低温冻害和台风侵害,广西180万亩香蕉近三分之一遭受严重霜冻,给很多企业和蕉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二是病虫害侵袭。香蕉最害怕的“巴拿马病”极易通过土壤传染,被不明真相的人们称之为“香蕉癌症”。

    那么“蕉王”是如何在防御灾害的同时达到产量和质量双丰收的?

    首先,注重引入科技新成果,在生产、采割、储运各个环节,金穗集团全面走上生产良种化、标准化、设施化、储运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金穗集团在自营生产基地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上先后共投入5000多万元,引进以色列节水滴灌技术及进口农耕设备,独创水肥一体化、农药一体化技术,实行香蕉索道无伤采收及冷藏保鲜处理等先进技术措施,确保产品品质一流、商品外观一流,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用全产业链思维来运营,确保香蕉种植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金穗集团先后建设了种苗培育、生物有机肥等配套环节。金穗集团在细节上认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还建立起了自己的有机肥生产车间,香蕉种植全部施用自己生产的有机肥,并通过“金穗加肥站”的模式由隆安县逐步推广到南宁地区。

    金穗集团的管理措施可谓标本兼治。“标”就是用优质肥料促进香蕉树的健康茁壮,增加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本”就是通过施用有机肥增加蕉园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持久的生产力。另外,将火龙果和柑橘进行套种,使土质结构得到改善,也会让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休整,最大限度抑制“香蕉巴拿马病”的发生和蔓延。

(下转8版)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