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0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增值税或引发钾肥产业“连锁效应”


(上接7版)

    钾肥征税:毛焉?皮焉?

    增值税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令国产钾盐产能犹如冰上冲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如今钾盐赖以生存发展的优惠政策“失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行业认为,钾盐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资源到产业发展,从下游流通到最终农民用户,整个链条无疑不受到重大影响。有人吐槽:“增值税政策的重大变化对于钾盐行业来说,既不是逆流、顺流,也不是往左走、往右走,而是往前还是往后的问题。”

    对于中国化肥市场来说,中国将逐步放开政府之手,强化市场措施。但是,对于钾盐产业恢复增值税,是否有助于“弱势”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探讨。价格理性“回归”是国际采购商和国内生产商共同努力的结果,况且中国钾肥产业刚刚走出价格“过山车”的阴影。在产业尚未根本改观之时,采用强制手段提高价格,也有违当初“增值税先征后返”的政策初衷。

    钾资源总储量极低,较易开采可溶性钾资源比例较低。为此,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李晓妮曾经指出,行业应向着节约可溶性钾资源,提高开发与加工技术,提高回采率和综合收率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但是,成本上升对于国家目前正在实施的找钾战略、固体钾盐发展战略,将是致命一击。由于钾肥增值税的征收,将导致固体钾盐研发成本增高,导致前期投入“打折”,损害开发积极性。此外,钾盐行业征收增值税,将引起相关投资、研发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青海钾肥集群这个特殊的区域,承担着国家循环经济圈的建设,一些龙头企业持续投入几百亿以上,产业利润下降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前期投入“打水漂”、甚至功亏一篑。

    或是有所耳闻,钾肥市场应声涨价。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董事长李永东认为,对于氮肥、磷肥企业征税导致的终端价格略微上涨,对于氮肥、磷肥市场是好事,可以提振市场信心,得到流通中间环节企业的“首肯”甚至响应。但是,也有国际钾肥供应商认为,价格上涨对于产业伤害巨大,可能导致部分已经淘汰的落后产能重新开工,甚至导致假冒伪劣的重新孳生,最终损害农民利益。

    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改革和完善化肥价格调控机制的方案(草案)》中,就曾经明确提出:化肥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一直补两取消”,对于化肥行业市场化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对于发展有“时差”、国情有差异的不同化肥品种来说,是否应当征求民意、多听呼声,考虑在施行时间、范围乃至征收方式上避免“一刀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