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小肥企:收缩市场或为上策

《中国农资》记者 王旭波 崔海涛

(上接6版) 

    出路: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 

    中小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有限,只有紧盯一个区域市场,才可能有所作为。当前,谁找准了某个地块某个作物营养元素的缺口,谁就找到了健康发展和长足发展的活路。

    农资营销界有一个比喻:一个鸡蛋,打在碗里是鸡蛋汤,打在长江里,还是长江。中小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有限,只有紧盯一个区域市场,才可能有所作为。

    胶东半岛某掺混肥生产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活生生的中小企业崛起的案例。在2008、2009年,该企业的产销量维持在3万余吨,2009年,企业负责人经过深思熟虑,改变由20多个业务员卖东北、西北、华北10多个省份的策略,收缩市场,基本放弃山东以外市场,打造胶东半岛根据地,2013年企业的产销量均突破10万吨。

    胶东的这家企业,在胶东半岛的市场里是绝对的强者。公司有万吨县,5000吨的客户好几个,2000吨以上的客户有一打。在胶东半岛的县域市场,其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再牛的大型复合肥企业只能望其项背。而且品牌影响力强,农民认可度高。

    小而强的企业并非个例单独存在,而是有一批。另外一家位于吉林省东丰县的小型复混肥企业,同样是能够统领一个区域的王者。公司在东丰县及周边的60个乡镇经销商中,有5个客户连续三年销售该企业单一品种配方肥超过600吨,3个在500吨以上,7个在400吨以上。公司产销量虽然只有1万多吨,但在该区域市场内却是其他任何一个厂家的数倍之多。大公司不但“打”不死他,反倒是对他多了份尊敬,主动找他合作。

    其市场经营之道对众多挣扎中的中小企业或许有些许启迪。其一,“远走不如近划拉”。该公司的重点市场就是东丰县。紧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贪大求全。公司在本县设立了23个乡镇级代理商,其中17个代理商的销售量在本乡镇销售总额遥遥领先,这些人对品牌的开发和根据地的巩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企业直接在乡镇设代理商基本不可能,聪明的大企业也不会这么做。其二,全力打造自身品牌。放弃代理,不再长年累月为别人做嫁衣,一朝被人甩,几年缓不过气来,同时,同床异梦干不起来事业。前期没有实力,可以贴牌,但是贴牌绝不是长远之策,行情不好你是爷,行情好了打官司。其三,建立一支稳定的团队。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以及日常管理都需要有一支稳定的队伍。稳定的团队是降低人力成本的最佳途径之一。高端人才,谁都想要,聘请一个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他讲课农民未必听得懂。谁都想招聘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但是中小企业一般都留不住。植保站、农技站的退休人员是稀缺资源,数量有限。因此,作为区域性的小型生产企业,能在本地招聘一批“明白人”是首选,不要怕人家起点低,他们脚踏实地,比大学生讲课更通俗。同时,都是本地人,做起事来可能更负责任。其四,主攻一两种作物,找准一个营养缺口。测土配方的目的就是让种田大户用上适合自己土地和作物的肥料。不同地块与作物、不同年景,施肥方式都有差异,因此找准营养缺口是前提。大企业的配方面向全国,一方面不灵活,另外也不精准,考虑到中微量元素和当地的种植习惯,大企业的配方也不可能精准。当前,谁找准了某个地块某个作物营养元素的缺口,谁就找到了健康发展和长足发展的活路。

    有一种成功叫做再造

  肥料行业以产品为中心时代即将过去,“为农户解决问题”的服务价值会逐步提升,洞察到这一点的中小企业,可以收缩市场。趁行情不好时练兵,锻炼队伍、总结模式,行情好时,定会崛起。

    放眼全国肥料市场,大市场强品牌,小市场无品牌。几年之内,肥料行业大的生产格局已定,再出一个金正大或史丹利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可能还会涌现一批强势的区域品牌。尽早收心、收缩市场,打造强势的区域品牌,或许是一条科学的、符合市场规律的道路。

    首先,建议老板们算一笔账。1个业务员1年的费用是多高?他为你创造了多少净利润?他让你操了多少心?笔者见到的大多情况是,两三个业务员跑1个省、开1辆车、用1天拜访1个县级代理商,1年下来,大部分客户1年见2次面。1个代理商1年才见业务员2次,代理商可能把你的产品当做重点吗?同时,你的业务员累不累,一天到头都在路上,一年见老婆孩子几次面,家庭能幸福吗?业务员不幸福,能好好干吗?车子一年恨不得跑8万公里,油费多少,你心疼吗?业务员是不是真的安心在下边跑?是不是吃里扒外帮别人卖货了?这样的企业人才流动性大才正常,否则就不正常。

    其次,不要天天把品牌挂在嘴上。一些企业老板一开会张嘴闭嘴就是品牌,你在一个县里一年卖不了200吨肥料,你有什么资格谈品牌?肥料不是奢侈品,没有销量、没有市场份额、没有产品密度,谈品牌都是枉然。靠什么提高销量、提高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密度?没有收缩市场,这几点你都做不到。差异化也是如此,只有稳固区域网络才能让差异化产品推开,否则都是徒劳。

    还有,市场不是简单的加法。同样是卖1万吨肥料,你愿意卖在一个省,还是一个县?肯定是一个县,1万吨在县里肯定是王者,有这样的影响力可能都被选为县人大代表了。1万吨肥料放到一个省里,一个县里平均百十吨,毛毛雨都算不上,没有人会认识你。即使用你产品的农民,不看肥料袋都想不起来你叫什么。事实证明,1万吨肥料卖到一个县里能让你更省心,工商局可能都不敢查你,但是卖到一个省里多少个工商局找你,大家心里都明白。收缩市场,各项成本都是降低的,同样是50万广告费,放到省里与放到县里的效果可想而知。市场不是简单的加法,贪多必定嚼不烂。

    收缩市场不是记者胡乱臆断,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度过产品过剩经济危机的出路,主要有两条,一是收缩市场,二是细分市场。在当前的背景下,大部分企业没有做好第一条,就跨入第二条。

    根据我国复杂的农业发展背景,记者感到,肥料行业以产品为中心时代即将过去,“为农户解决问题”的服务价值会逐步提升,洞察到这一点的中小企业,可以收缩市场。趁行情不好时练兵,锻炼队伍、总结模式,行情好时,定会崛起。要相信企业是可以再造的。市场是一个奇妙的棋局,一子落地,满盘皆活。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