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9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市场化加快农资企业转型速度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第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史晔坤

     9月12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第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暨2014年秋冬季化肥市场形势分析会在京召开。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李殿平、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龙文、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以及来自生产、流通领域的农资企业参加了本次会议。李殿平介绍上了半年市场形势和农资协会工作,龙文和符纯华分别主持了会议。 

    与会的企业代表一致认为上半年化肥市场有一定的波动,企业经营存在一定的困难,下半年化肥市场趋于平稳,特别是国家相关政策调控将会对秋季及明年市场产生利好影响。

    杨建平在会上勉励农资企业直面市场化现实,应对挑战。杨建平指出:“不论形势如何我们都要努力工作,市场竞争的趋势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去竞争的,企业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提高服务的技术水平。企业不能只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虑,要考虑到从农业生产到餐桌食品的链式安全,要考虑到粮食安全,要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做出决定要有详实数据做依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行业不断市场化,政府扶持政策不断减少,我们不要抱怨,要有心理准备,要长远做准备,要立足市场看问题。”

    针对行业产能过剩和行业整合方面,与会代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上海农资公司总经理助理徐承志说:“现在化肥市场产能过剩是既定事实,我们公司现在保持着一种在行业内比较普遍的心态,那就是‘微利保持运营,等待天明’。今年上半年市场的供求之所以还有所平衡很大的因素是出口对供需的拉动作用,国内市场的需求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我们作为流通企业,对流通环节研究的比较多,我们认为市场化的逐步进行,也许流通行业可能会逐步消亡,厂家与用户的直接对接或许成为可能,所以流通企业必须考虑转型升级。”徐承志的观点得到了与会的部分流通企业代表的认同。

    华农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兵说:“薄利多销或成流通企业的常态,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会增加流通企业的运营成本,流通企业或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在复杂的市场中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倍丰农资集团监事会主席张永埔认为化肥市场的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他说:“目前化肥市场的不利因素增多,一是化肥企业‘断奶’的舆论呼声越来越高,另一个是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是大势,在理论上对化肥企业不利。但是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抓住机会才能在这样的大势中不迷失自己。”张永埔预测:“按目前供求状况,在众多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明年春季有可能进入行业恢复时期。”中农集团副总裁张旭宏同意这一预测并发言说:“只要农业对化肥的需求不减少,行业就不会垮台,所以我们更要强强联合,把行业做大做强。”

    本次会议还讨论了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成立的相关事宜,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筹备组中农控股总经理罗德强就有机肥分会成立的背景、目的,以及筹备组的工作进度向会议作了报告。审议并通过了报告,做出了成立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的决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