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8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综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监测预警系统是关键

《中国农资》实习记者 贾然然

    马铃薯对水分利用率高,能缓解水资源对作物生长限制。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介绍,在干旱年份的产量:谷子55%,荞麦57%,春小麦58%,扁豆63%,豌豆65%,马铃薯76%。抗旱能力强、产量高等诸多优点使得马铃薯在解决中国粮食安全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各类常见病虫害也随之而来。据统计,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大致有300多种,从分类学角度大体划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真菌性病害中发生频率最高,为害最为严重的一类病害,若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常能造成50%-80%减产。据了解,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及块茎。为害初期叶尖和叶缘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半圆形暗绿或暗褐色大斑。发病严重时,全田一片枯焦,并散发出腐败气味。

    综合防治晚疫病,首先要建立完整的监测预防系统。任何一种病害,在大面积爆发之后的防治工作都很难开展。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由于农户专业知识的缺乏,发现初期病株后,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侥幸心理,在很多时候错过了最佳防御时期。重庆市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车兴壁介绍说,马铃薯晚疫病监控预警系统,在马铃薯生长期全程实时监测田间温湿度等环境因子,分析并预测疫病田间流行时间,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诊断。全方位监测和预报病情进度,充分发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一旦发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难控制,因此必须在晚疫病没有发生前进行药剂防治。即当日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下雨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达8小时以上的情况出现4-5天后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

    其次要严格淘汰病薯。马铃薯播种时种薯切块是病害传染途径之一。种薯切块时如发现病薯、烂薯,不但应立即扔掉,而且还必须进行切刀消毒,否则切刀传染病菌,影响产量。马铃薯脱毒种薯能有效地防止马铃薯退化,保持马铃薯优良品质及高产的特性。

    再次要及时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以及马铃薯各敏感时期进行药剂处理。开花前后要经常定期喷施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若环境条件较差,利于病害的发生,可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系统性防治,每隔7天喷1次;在植株的快速生长期,要特别注意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最后,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实行合理轮作换茬。马铃薯对连作敏感,合理轮作,可以有效地保障产量,避免土壤病虫害。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与茄科、块茎、块根作物及十字花科的蔬菜等连作。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可增强植株抵抗能力,有效扼制马铃薯病害的发生。应做到“三结合、三为主”,即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台,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相结合,以钾肥为主;底肥与追肥相结合,以底肥为主。

    马铃薯病害是影响整个马铃薯产业的罪魁祸首,一是降低产量和商品性。二是降低内含营养价值,有害成分和毒素含量上升,营养价值部分丧失。三是降低种植效益。商品率的降低削弱了商品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四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马铃薯病害严重引起恶性循环,因种植马铃薯没有好的收入,农户积极性受挫,而缺少了稳定的种植大户和生产基地作保证,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又难以发展壮大,导致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步伐受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