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从分辨品牌故事的真伪说起,再谈一谈品牌故事的价值。
星巴克的故事是真的吗?
这是关于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舒尔茨的父亲车祸受伤后失业了,这一年的圣诞节,家里近乎断炊,父亲愁眉不展。舒尔茨作为这个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想让父亲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于是偷了一罐咖啡回来。舒尔茨并没有想到,他回到家刚刚打开盖子,店主便追上门来,导致偷咖啡的事情败露,舒尔茨被颜面尽失的父亲一顿暴打。许多年后,舒尔茨长大成人,并且成为收入颇丰的公司副总裁。父亲去世后,他在收拾父亲遗物时发现了那个旧咖啡罐,里面有父亲写的一封信。信中写到,由于不能给孩子带来富裕的生活,父亲感到很自责,总是梦想着拥有一间咖啡屋,每天为孩子泡一杯浓香的咖啡该多好啊!为了实现父亲的梦想,舒尔茨辞去工作,加入到一家咖啡企业,却由于理念不同被迫离开。实现父亲的梦想成为他最大的动力,他不断地为这个梦想融资,积累财富,两年后,他将这家公司买下。这家公司就是星巴克的雏形。
这个在杂志、网络流传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我专门到书店翻阅了两本以舒尔茨名义出版的人物传记。这两本书都是舒尔茨授权作家所写作的人物传记,在书中我发现了有关舒尔茨家庭成长背景的介绍:家境贫寒、父亲是低收入工人,但唯独没有看到故事中所描述的感人情节。因此断定,目前流传的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价值观通往消费者心灵的通途
为什么这样的故事还能够流传呢?因为消费者感触到理念,感受了励志与温情的慰藉。什么理念?奋斗成功的理念。电影提供光影故事,企业历史提供品牌故事。舒尔茨出身贫寒是真,他经营星巴克成功是真。在这个背景下,这个故事又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价值观——为家庭而奋斗。可以这样讲:消费者在购买咖啡时,也在购买这种价值观。对消费者而言,咖啡是掏出真金白银买来的,这个故事却是免费赠送的。等你听完这个故事,享受并习惯了这个理念的抚慰时,还会去消费那些有名字没故事、有商标没品牌的咖啡吗?为实现这个境界,企业要为此付出多少努力?从这个角度讲,没有品牌故事的企业不一定没有价值观,但一定没有传播价值观的意识。
人,终究是要自动归拢到价值观大旗之下的。也只有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聚拢人气、直指人心。今天,我们也在不遗余力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无数中国企业奋斗的故事将共同构成“中国梦”这个大品牌故事。中国企业家能参与其中,既做添彩人,又是荣光者,时不我待!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