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份始,河南地区遭遇63年不遇的干旱,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减产严重。在受灾最为严重的许昌、平顶山等地区近90%的田地严重减产。玉米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减产3-4成。虽然近日河南周边大范围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但是因为早已错过了玉米生长的最佳时期,所以本次降水并不能够有效地阻止减产。因此,就7月、8月来说,河南部分地区粮食作物总体损失较为严重。
此次旱灾所带来的影响也波及到河南地区的化肥销售,大部分地区的玉米因得不到灌溉不能追肥,因此导致河南众多地区尿素滞销严重,与往年同期相比销售量都有所下降。
但是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商丘地区的玉米肥并没有像其它地方那样滞销,相反商丘柘城、虞城等地的玉米肥销量较去年有了一定的提高。
直面干旱
商丘地区农民积极应对
与受灾较为严重的豫南地区相比,商丘地区的旱情相对较轻,但是干旱依然对商丘的玉米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记者了解,因为干旱,大部分农户玉米减产达到3成以上,少量减产严重的地区达到5成以上,甚至有绝收的可能。
面对严重的旱情,商丘地区的农民早在今年旱情开始时就积极应对,组织农民打井抽水灌溉,使得在旱情最开始的时候并未影响到玉米种植。据柘城农民徐辉介绍,今年玉米刚种植的时候,他种植的7亩地就开始抽水灌溉并施用化肥,在种植过程中虽然天气干旱,但是徐辉坚持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浇水。据徐辉介绍,截止到7月底他已经浇了3遍水,玉米长势良好,预计减产不多,亩产能达到1000斤左右。其实在商丘地区,同徐辉一样的农民不在少数。面对干旱,他们普遍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浇水施肥有条不紊。除却因为外出打工而错过最佳浇水时期的少数农户外,商丘地区大部分农田因为应对得当较其他地区减产并不严重。
《农民之友》
肥料代理商化身抗旱先锋
在商丘柘城一带,农民们都非常熟悉一档电视节目,叫做《农民之友》。之所以熟悉它,并不仅仅因为这档节目会教授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的方法,最吸引农民是,各大化肥品牌代理商轮番上阵在电视节目中针对本品牌化肥的特点给农民讲解施肥方法,使广大农民受益。
在本次干旱中,各大代理商更是利用这个平台向农民宣传如何应对旱情、如何正确灌溉及如何在干旱时期正确施肥。也正是因为这些代理商的讲解才使得农民懂得了如何积极应对旱情,从而在旱情严重的时候没有失去信心。某品牌化肥代理商张松梅对记者说:“我们也不是为了能够让农民一下就学会科学种田,只是为了在旱情严重的时候能给农民提振信心,我觉得旱灾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旱灾面前有的农民放弃了,不去争取,最后的结果就是颗粒无收。”于是为了提振农民信心,代理商们还设置了农业扶贫基金,对受旱灾比较严重却积极应对的农民进行补贴。一来缓解旱情带来的经济损失,二来鼓励农民在旱灾面前抱有信心。
未雨绸缪
尽快完善水利设施
记者在商丘地区仍然发现了部分田地种植的玉米仍然存在大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的现象。记者看到这些田地上种植的玉米枝叶枯黄,叶面也打着卷。正常在8月份应该已经一人多高的玉米,此时只有不到60公分,有的甚至只有30-40公分。据当地农民介绍,这些颗粒无收的田地在干旱时几乎没有浇水,田地的主人也没有采取任何应对干旱的措施。
在采访中记者也同样发现,为了抗旱,农民组织打井抽水灌溉,但也同样是因为旱情太过严重导致打井太多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曾经的老井因为深度不能达到地下含水层,已经干枯。而且抽水灌溉所需要的大功率抽水机消耗的柴油、电力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支出负担。
为此,相关人士建议,在面对旱情的时候,除农民自救外,有关部门也应该在旱情到来之前完善水利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业用水的同时也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