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7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水肥一体化:给作物“打点滴” 实现精准施用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琴

    近年来,水肥一体化在我国有了较快发展,水溶肥得到了大力推广,但目前大多地方的施用方式相对来说还比较粗放,一般是将肥料溶解于水,通过人工淋施、浇施或冲施入田;而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模式应该是将肥料溶解后,通过灌溉管道输送到田间,如喷灌、微喷灌、滴灌等。据了解,这一技术模式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应用于大棚蔬菜滴灌及新疆棉花膜下滴灌,目前应用面积超过2500万亩,主要应用于棉花、蔬菜水果、玉米、马铃薯、花卉等作物上。为了将这一技术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还需要涉农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等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力度予以推广、培训和引导。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说,水肥一体化将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适时、精量、准确和均衡地同步供应作物水和肥,更易做到精准施用。根在哪里,管道就通到哪里,肥和水就送到哪里,就如同给人“打点滴”,输液不等于给水,给药更为重要,吸收快,见效也快。为此,他建议企业要抓住机遇培育水肥一体化产业发展行业。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陈清提出,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意味着:一要作物稳产,根层水肥调控满足作物良好生长。二要保护环境,根层水肥调控尽可能减少养分过量及损失。三要提升品质,适宜配比和均匀水肥供应有助于保持产品外观、不裂果、口感好。四要经济高效,水肥一体化使根层水肥调控减少养分投入,虽然增加部分设备投入但多年试验证实节本增效。我国常规肥料利用率大都在20%-30%,而水溶性肥料利用率却可以达到70%-80%。可见,处理好根区调控对于实现水肥一体化至关重要,具体考虑如下几点:

    其一,考虑根区土壤养分浓度。不同作物所需的养分浓度不同,取决于作物N、P、K、Ca、Mg养分吸收比例。应保持根区最佳养分供应浓度,浓度过高易造成损失,浓度过低易导致作物减产,品质变劣。

    其二,考虑根区养分供应的相对比例,做到均衡的养分供应。要注意过量施用NH4+容易造成Ca2+和 K+的缺乏;过量施用K+ 容易造成Mg2+ 缺乏;过量施用PO43+ 容易造成 Zn2+缺乏。

    其三,优化根区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肥料原料和氮素形态;改善土壤pH;减少化肥的施用,降低土壤盐度;合理的肥料配方能够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土壤养分储备,减少养分流失;提高根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机质的含量;减少土传病害,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微生物的活性。

    其四,做到根区根系与水分供应空间匹配。液体水溶性肥料配方中应该考虑加入灌溉助剂(IrrigAid)的使用,增加灌溉湿润区域和实现保水能力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链 接

    金正大磷酸二氢钾产品特点:

    养分含量高,溶解速度快,易吸收,见效快。有效营养成分含量高,所含磷酸根和钾离子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效果快而明显。叶面喷施吸收利用率达80-90%,肥性温和安全,不刺激叶面和果面。

    纯度高,杂质含量低,盐指数低,安全无毒目前含盐指数最低的化学肥料,对作物安全,不会灼伤叶片和根,可用于叶面施肥和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抗病抗逆,增产高效,改善品质。可同时快速补充磷、钾养分,提高作物叶片光合效率,促进作物成长、提高抗逆性能、防止早衰、改进果实品质、增加结实率,显著保证稳产、增产、优质。

    使用方法多样,安全方便。pH值温和微酸,广泛用于浸种、拌种、蘸根、灌根、叶面喷施和根施,与多数农药肥料混配使用。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