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土地流转迅速地开展着,但各地的土地流转无论是从耕作规模到流转方式,还是从生产手段到种植结构,都存在天壤之别,这其中也有很多地方依然沿用家庭承包责任制。记者此次前往河南省扶沟县、商水县分别选择了一位能够代表沿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种植户和一个参与土地流转的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各自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通过对比,我们看出种植大田作物依然可以让农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而家庭农场尽管投入成本较高,但规模效益却远远超过散户。
单户大田种植收益相对稳定
在河南省扶沟县崔桥镇何营村,这里家家户户以种植小麦为主业,赵则良的11亩小麦田就位于这里。老赵告诉记者,这11亩小麦田种植的品种全部是一年双季小麦,在垄间简单套种少量的辣椒和西瓜,套种的经济作物只是全家人自己吃的。由于老赵依然属于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进行种植的散户,对他而言并没有土地租金的概念。日常劳动人员的数量,仅仅是他们老两口,儿女会在工作的间隙回来帮帮忙,这样的种植方式几乎不产生家庭成员之外的人工费用。
老赵介绍说,依照现在的小麦长势,今年的亩产量保守估计在1000斤以上,11亩地总产量约在11000斤左右,全年总产量在22000斤以上。这一带种植的小麦整体品质平平,能够代表整个河南地区种植的小麦品质,而他所种的11亩小麦的整体品质却比村里品质略高。今年当地小麦的收购价格是1.13元/斤,这就意味着老赵一年下来的毛收入在24860元以上,然而这个数据仅仅是保守估计的,实际数据极有可能要大于这个数字。
至于灌溉费用方面,记者在老赵的麦田边上发现了当地相关部门为他们打下的灌溉水井,老赵说,有了这口井,目前全年的灌溉费用也没有了,当年打下这口灌溉井,完全是当地政府部门的惠农工程,打井的施工费用没让农民掏一分钱。至于农机方面的投入,老赵说他的地块面积不大,只有收割的时候付300块钱左右的收割费用就行,其他方面的农机投入可以忽略不计。
在谈到这11亩小麦田的用肥用药情况时,赵则良详细地告诉记者,在当地的小麦种植过程中,基肥与追肥的使用情况以及施用哪种化肥品牌,这其中的门道是比较复杂的。他购买的基肥是当地零售商经销的尿素和磷酸二铵,老赵不会过分强调尿素和磷酸二铵的品牌,他认为这两种基肥肥料只要含量充足,其他方面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然而在作物的追肥方面,老赵对大品牌的肥料比较青睐,近年来他一直选择金正大复合肥,含量为15-15-15。老赵觉得用金正大45%含量的复合肥作为追肥,肥效比较快,并且能够对作物的养分进行综合补充,另外,金正大复合肥作为大品牌肥料,市场的信誉度较高,农民用起来放心。这样基肥追肥加到一起,每亩地的肥料投入在120元左右,双季投入在240元上下。
在种植风险面前,老赵提出在现有模式的条件下进行小麦种植,最为重要的风险还是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近两年这一区域内全蚀病高发,每亩麦田中小麦传染全蚀病的比例能够占全亩的三分之一,而纹枯病和根腐病在这一区域内也时有发生。老赵选择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公司经销的一款“荧保素”生物菌剂配合吡虫啉和“荧保素伴侣”的一个组合制剂。现在国家严格控制农药产品的毒性,“荧保素”生物菌剂拌种套餐并不属于农药,在可选生物制剂的情况下,他尽量不选择农药,以免因为农药的不当使用造成农药残留。每亩的费用在40元左右,整个地块全年双季投入在880元上下。
而销售风险在老赵这里则是不存在的,11亩麦田全年总产量在22000斤左右,这样的产量在当地小麦主产区可以说是沧海一粟,销售风险是不存在的。
在当地像老赵这样的种植者目前最需要的是更多的农化产品信息,目前当地种植者仅靠农化产品宣传单和当地的农民会、对照实验会来获取农化产品信息,老赵认为这些渠道还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很多品牌的农化产品还没有覆盖到这样基层的乡镇,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产品推介和宣传能够覆盖到田间地头。
家庭农场的价值体现在规模效益上
在河南省商水县姚集乡骆庄村,记者见到了金钥匙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邓胜利,别看朴实的老邓言语不多,可是在当地很多村民都称呼他为“邓老板”,原来他承包的金钥匙家庭农场种植了500亩双季小麦,这样的种植面积在当地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大户。老邓告诉记者,依照目前的小麦长势,今年的亩产量保守估计在1100斤以上,500亩地总产量大约在55万斤,全年总产量在110万斤以上。老邓介绍说,本区域种植的小麦整体品质较好,在河南省普遍种植的小麦品质中属中上等。今年的当地小麦收购价格是1.1-1.2元/斤,老邓说,他一年下来的总产值可能在121-156万元之间。
说到家庭农场的投入情况,老邓详细解释道,这500亩土地是他流转来的,土地出让金支出每亩1000元,全年总支出50万元。在他的农场里日常劳动的工人在10人左右,每人每天的薪酬40元,每个月工人工资总支出1.2万元,全年双季的小麦种植需要工人工作8个月,薪酬总计在9.6万元左右。另外,这500亩小麦田的种子成本在2.5万元左右,灌溉成本不计,农机成本每亩100元左右,全年农机成本支出在10万元上下。
在谈到这500亩小麦田的用肥用药情况时,老邓这500亩小麦田的基肥使用的是周口市土肥站的配肥,通常是尿素加磷酸二铵,由于在当地他的种植面积较大,土肥站销售给他的配肥价格比其他的散户还要优惠一部分。而他的小麦追肥则更加讲究,这500亩小麦的追肥是周口市土肥站经过测土配方为他“私人定制”的配方复合肥,市土肥站经过测土配方后,将配方订单进行招标,肥料生产企业根据订单生产配方肥,通过邮政分销的方式直接将配方肥销售到他的田间地头,在老邓的心目中,已经没有化肥品牌的概念,不论是什么品牌的肥料,只要能够给他带来增产增收就可以。老邓告诉记者,他每亩地一季的肥料投入在90元左右,双季180元上下,而全部面积的肥料全年投入在9万元以上。
针对当地常见的农作物病害,老邓和老赵一样同样选择了新禾丰“荧保素”产品。老邓说,选择“荧保素”是因为这款菌剂拌种的效果较好,虽然价位比其他产品略高,但是种植者还是可以接受的,老邓在生物菌剂拌种方面的投入每亩的费用在40元左右,整个地块全年双季投入在4万元上下。
如果按老邓总收入的下限计算,除去以上的各项成本,他到手的净利润在35.9万元左右;如按照总收入的上限计算,他的净利润可能在70.9万元左右。最后,老邓自己总结说,在现代种植的条件之下,他自己感觉到很满足,如果按照现在的利润再经营几年,他还会考虑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的规模,将更多的土地租来进行种植生产。
本刊记者对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统计。从结果上看,家庭农场在每亩地的投入成本远远大于散户,其成本支出主要在土地承租金上,几乎占据全部成本投入的64%。也就是说,流转土地的大农户要比一般的散户每亩多投入一半多的成本。同时,人工费用也占据了总成本的12%。尽管在化肥、种子、农药方面,家庭农场的成本会减去一部分,但也很难抵消土地租金、人工费用给生产成本所带来的压力。所以从单亩的纯利润上来看,家庭农场不占优势。
然而,一旦将每亩收益和种植规模联系起来计算,土地流转的优势却立即凸显出来,而且凭借规模投入,效益极大。这也是老邓想再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