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农业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南宁市的不少农资经销企业都直接参与到流转土地进行种植业项目的开发,这些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者。即使没有直接参与流转土地的企业,此时也在“跃跃欲试”,时刻关注着南宁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由此对农资行业带来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多家南宁市的农资经销企业,这些企业观点再度诠释了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农资企业、农资行业、和整个农资产业链带来的影响。
广西富满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廖肖坤向记者分析道,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经营主体将会发生变化,传统农资经销模式将被打破,农资企业的经营模式将会发生转变。过去农资企业经营只是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而现在则是全产业链经营,现在的农资经销企业正在面临着由经销商变服务商的转化过程,而农资经销企业要想在经营中全面突围,就要本着围绕大农业,经营大农资,发展大物流的全面营销模式。企业自身要专业化经营,多元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品牌化发展,保姆式服务,全面地服务于农作物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从现在的农业状况来分析,农业经营主体变革和农业现代化,将对农资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黑龙江倍丰广西分公司副总经理吴敬德介绍说:“目前在南宁周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积在扩大,导致了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在减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摆在所有农业企业面前的总目标。另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农资产品要求高,对农资终端市场而言,土地流转必须加强农化服务意识,而单纯销售的传统经营模式将面临淘汰。而农资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开发种植类项目,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是大势所趋。下一步,农资经销企业农化服务要深入一线,而农资产品创新则是未来发展方向。氮磷钾肥的组合创新,号召种植者趋向于合理施肥、管控施肥,向水溶肥掺混肥方向发展,这是农资经销企业在将来要走的路。”
南宁市力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旭告诉记者,新型城镇化出现以后,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居多、自行者创业居多,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费用的上涨。仅以南宁市周边农村为例,目前人工费用为每人每天85元左右。人工费用高间接地促进了机械化进程,比如甘蔗收割等大量依赖人力操作的工作将被取代。由于土地集中而涌现出了众多种植大户,除了有议价要求外,他们对产品要求也多样化,使得他们可以跨过经销商直接联系生产厂家;未来农资经销企业应该考虑转型或撤出市场,只有提供农化服务的公司才有能力依旧抢占市场,众多的种植大户出现后,农资经销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加深农化服务。
华农连锁公司广西分公司总经理项兵介绍说:“新型城镇化建设导致了城市与农村的人口变迁,直接表现为农村壮劳力向城市迁徙,有些地区的土地出现撂荒现象。而目前土地集约化以后,农资终端销售市场面临着萎缩。种植大户直接面对大商家和生产厂家,从而导致了农资格局“终端为王”的局面将被打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结构下的农资经销企业,农化服务意识应该加强。另一方面,农资企业直接参与种植可以让农户省心。就目前的现状来分析,种植大户的选择对于复合肥的销售是致命的,他们往往购买单一种类肥料自己进行配肥,极大地限制了复合肥市场销售。而种植大户的另一种影响还体现在大户的素质上,他们的议价能力强,而且具有直面生产厂家的能力,这就令农资经销企业生存在夹缝之中。将来的农资企业变革,应该注重一条龙服务,只有掌握农资销售的终端才能把握市场。”
广西中农调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莫仲坤告诉记者,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广西地区的土地流转近几年较快。中农广西调运公司2011年开始做,而最早的广西地区土地流转则是从1998到1999年开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大范围的集约化生产对于农资市场起到拉动作用。农资企业必须全面深入地认清广西农业发展前景,将服务农业大户的理念一直延伸下去。同时,作为农资经销企业,提供农化服务新模式是现在要进行的当务之急。作为直接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企业,中农调运看好广西的农业潜力,希望通过农场为公司探索出新的利润增长点。莫仲坤认为,目前通过农场土地流转,改变农户种植模式,使农民的种植观念有所改变,对公司的化肥推广经营带来了帮助。农场用自己的肥料,直接可以将品牌扩展出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下一步土地流转还要深入,农业经济结构集约化,区域品种加强,产业结构统一,广西各地会形成独特的农产品。同时,农产品深加工会进一步发展,农产品销售会形成区域物流圈,农产品上市种类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农业人才培养形成了专家队伍,会使农民收入得到很好的保障,在农资方面,化肥经销模式主要以大农场专用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