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南宁:北回归线上的新气象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南宁的设施农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发展节水喷灌是各家农场已经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阳春三月,记者专程奔赴广西南宁。在香蕉园与甘蔗地之间穿梭的6天里,南宁的特色农业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广西南宁的大明山风景区有一块约两米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立在大明山旧伐木场的路旁,这是一个普通的地理标志,但也预示着这里的不同。看似平静的八桂大地,城镇化的大幕已经拉开,这里的农资市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土地流转“跑步前进”

    3月11日,在南宁市力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引领下,记者前往南宁周边的隆安县丁当镇。

    当汽车驶入隆安县时,透过车窗向外望去,道路两边全部是大块的农田。与传统的农业大省不同的是,这一地区的农田基本上难以见到大田粮食作物的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大面积的香蕉和甘蔗等经济作物。从外表上看,这里似乎除了作物的种类不同以外,其他现象均比较类似,然而就当汽车驶入农田中的田间小路时,才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记者发现,田间小路上每行至不远,就会看到各家农场的标志牌和指路牌,这其中不仅有当地的农业开发企业在此进行土地承包发展种植业,还有像烟台农资公司广西分公司这样的“外来户”在此扎根。车行不久,记者还发现了广西自治区某甘蔗研究所的实验田也开在了这一大片农田之中,这片实验田比各家企业承包的农田更加正规,在大面积的田地中看上去异常醒目。原来,这里看似平静的背后,其实伴随的是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而这里的农业生产正在高度集约化中稳步推进。

    在力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建的力天农场,农场的俞场长向记者介绍,目前整个隆安县的土地集中化程度都比较高,而土地集中化程度最高的乡镇则就是他们所处的丁当镇,目前丁当镇可供种植的土地面积约有12万亩,其中10万亩左右都流转给了农业开发公司、农业合作社等单位或组织。就以力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身为例,公司在这里流转了1800亩土地,分成了力天、力合两家农场进行农业生产,而力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这一带的规模尚属中等,烟台农资公司广西分公司才是这里名副其实的大户。

    土地流转了,农民何处去?俞场长告诉记者,这里将土地承包出去的农民主要有两条出路,其一是进城务工,技术工人在邻省广东工作一年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其二是就地安置,在农场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工人”,无论哪条出路,流转土地的农民每一年都会得到双重的经济收入。记者又问俞场长,周围的村镇看上去与普通的村镇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丝毫没有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特色”?俞场长笑着告诉记者,目前隆安县几乎个个村镇都是这些农业工人的临时住所。原来经过大范围的土地集约化之后,不少农民在经济上有了双份收入,绝大多数农民在南宁市或周边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全家老小都搬进了城市居住,而在此务工的农业工人只有农忙时节才会在村镇临时居住,而其他时间都是住在城市里的。在采访的最后,记者直截了当地问俞场长一年的收入有多少,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年收入在9万元左右,而最为基层的工人工资一年也在5万元上下。

    3月14日,记者又来到南宁市周边的武鸣县太平镇实地调查采访。记者发现,这里和隆安县丁当镇一样,到处都透着一种平静,而不同之处则在于这里的土地集约化程度更高,几家大型企业完全支撑起了这里的整个种植业发展。这里种植的经济作物不单有香蕉和甘蔗,还有大面积的速生桉,而大型农业企业集约化生产的技术设施,在这里能够一览无余。广西中农调运化肥有限公司在此建立的“中农基地”负责人黄场长向记者介绍说,在武鸣县太平镇流转土地的企业中,广西中农是流转规模最大的一家,目前仅在这一区域广西中农流转的耕地面积就已经超过了4500亩。另外,这里的种植结构也是较为多样化的,仅中农基地自身就种植了香蕉、甘蔗、火龙果、西瓜等多种经济作物。黄场长还告诉记者,由于这里是大型企业集中流转土地的地域,集约化种植在这里已经成为常态,机械化种植、节水灌溉技术在这里已经应用于所有耕作土地,而中农基地所用的工人也全部是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这些人也全都是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当地农民。

    在瓜果飘香的南宁,新型城镇化的脚步正在加速。

    从经销商到农场主

    据资料显示,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土地集约化程度和新型城镇化进程都处在全国前列。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究竟会对农资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里的农资市场正在发生怎样的改变?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南宁市的多家农资企业。广西德绵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喆向记者介绍说,今年的全国两会多次提及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为农业开发企业和农资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给与了政策方面的引导,广西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必然会进行得如火如荼。

    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了规模化种植,流转土地的农业企业或种植合作社必然会选择种植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甘蔗、西瓜、香蕉等。这样的种植结构绝大多数选择施用复合肥,目前南宁周边的种植结构是大田粮食作物逐渐减少,而经济作物在增加。这样的种植结构对于农资企业的要求较高,经过土地流转过程之后,农业开发企业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培养出了一批专家型种植大户。这批专家型种植大户关注农资与国家政策,研究化肥使用,关心高技术含量肥料和专用肥料,并要求生产企业按需求生产配方肥料。依照目前的形势来分析,在南宁周边的规模化种植中,农资生产企业想要提高销量可以直接与这些专家型种植大户合作。在土地高度集中的现状下,不少种植大户与农资生产厂家直接对接,农资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在南宁,一大批农资企业的转型方向就是直接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参与方式就是“包地”,直接使用自家企业经营的品牌肥,企业自己当种植大户或者与大户联合进行股份制合作。农资企业直接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势在于专业技术服务方面,而不利因素在于风险控制、大户资金实力问题以及产品赊销问题。目前把控资金风险,明确农产品收成与资金风险的平衡,这是参与到土地流转进行种植的农资经销企业面临最大难题。

    目前,仅在南宁周边,市一级经销商以下的小微型经销企业自己承包土地的层出不穷,在大面积的土地流转进程中,农资经销商正在向农业综合服务体转型。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