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寿光地区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寿光地区具有非常明显的城乡一体化地域发展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不仅城镇化建设始终在前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如此城乡同步发展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寿光地区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当地的农资产业也产生强烈的冲击波。
首先,寿光地区的富裕农民比较多,他们有能力购买更高品质、更高肥效的新型肥料。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在政策和收入的双重保证下,寿光农民有条件克服成本桎梏,满足比较科学的、综合的施肥方式和田间管理,也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及品质。
其次,生产企业依据寿光市场需求,加大对当地终端农户的服务力度。在传统的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种植经营主体正在快速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这也给广袤的田野留下了大大的问号:今后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孙德亮说,除了国内大量的农业分散式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之外,目前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可能更为紧迫。因此在寿光地区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更需要生产企业加强对终端农户的服务力度。
第三,流通环节正在经受着农资产业变革大潮的冲刷,经销商可能转型做服务。孙德亮认为,在农业新型种植主体的比例逐渐扩大的总体趋势下,农资经销商的生存受到挑战。“未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将越来越多地作为农业新型种植主体出现。从宏观角度看,这些新型主体需要更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寿光地区,种植结构直接影响用肥结构,高附加值蔬菜大棚的继承人或少数有能力的承包者们,都需要获得企业所提供的大量农技服务。如此,农资经销商就可能成为企业为终端做服务的最有力环节。”
稻田镇委副书记宋连勋告诉记者,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整个寿光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成熟,寿光的农资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农资消费总量基本平稳,但是各种生物肥、有机肥等新型肥料的比重持续上升。同时,政府也不断加大农化科技服务的力度,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农资企业发挥力量,积极参与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来,在推动寿光发展的同时,为行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蔬菜之城——寿光的农民是幸福的。而这独具特色的幸福也在告诉我们,中国农业的发展还将迎来更精彩的未来,中国农资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