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尿素出口总量为826万吨,第四季度尿素出口数量达到422万吨,占到全年出口量的50%以上,产能过剩阴影下,化肥“中国式出口”备受关注。近年,出口问题一直是行业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中国化肥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到底具有怎么的影响力?随着全球的供给和需求的发展,中国化肥出口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3月21日,由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14FOB烟台港化肥论坛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的部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贸易商、港口企业等近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探讨中国化肥出口竞争力的问题。会上成立了“FOB烟台化肥论坛”并推选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纪少波为理事长;中农控股副总经理朱联、美商运安总经理钟旭东、中化化肥副总经理陆坊斌、宜化集团副总经理张新亚、高鸿(香港)公司总经理李刚等人为副理事长的第一届理事会成员。
FOB烟台——打造世界化肥的中国力量
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纪少波表示,举办2014FOB烟台化肥论坛,目的是为广大化肥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口岸部门搭建一个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分析形势、研究问题的重要平台。此次FOB烟台化肥论坛,大家集中探讨了中国化肥出口竞争力的问题,应该肯定,中国化肥在国际市场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更应该关注中国化肥因质量问题而带来的贸易危机。应行业呼声,此次“FOB烟台化肥论坛”正式成立,论坛推选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同时,论坛将在适当时间,正式推出FOB烟台化肥指数,在中国尿素产能产量不断增加,出口量进一步增长的今天,建设FOB烟台化肥指数,树立中国尿素价格走势风向标,可增强中国尿素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丰富尿素贸易操作模式,促使中国尿素出口从分散走向合力。
建设中国化肥的国际市场口碑、打造中国化肥国际竞争力,需要工厂、贸易商、口岸等供应链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从在自身做起,以高度的责任感、共同的民族使命,实现世界化肥的中国力量。
1
中国尿素,都去哪儿了
2012年中国尿素出口694万吨,2013年,中国尿素出口再创新高,达到826万吨,这在国际市场上也是极为少见的。毫无疑问,在出口数量的竞争中,中国化肥毫无悬念的占据了世界化肥出口的头把交椅。如此多的化肥出口,究竟都去哪儿了?
据数据显示,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氮肥工业发展,我国氮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显著增强,出口数量呈现上涨的趋势。目前,我国氮肥出口地区由2003年的东南亚、东亚为主,逐步扩大到南美洲、印度等市场。2013年,我国氮肥出口557.4万吨,同比增长了14.1%,尿素出口826.5万吨,同比增长了19%。
根据国家化肥工业协会(IFA)调查统计,2013年全球尿素产量约1.82亿吨,贸易量为4320万吨,主要尿素供给地区为东欧、中亚、西亚、东南亚。主要的需求地区为印度、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美商运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旭东指出,2013年,我国合成氨产能达到7396万吨,比2012年增加产能546万吨,尿素产能达到8070万吨,比2012年增加产能787万吨。2013年全球尿素出口增量部分几乎全为中国货源,市场份额为19%,而2012年为16%。整个市场的尿素需求,包括国内跟国际,大约有6500万吨,尿素过剩的产能达到了1500万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2
质量问题导致中国肥被国际市场潜规则
中国化肥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有绝对数量优势,但是同时遗憾的是,中国化肥并未能因为数量优势而形成良好的国际市场美誉度;相反,却因为质量问题,在贸易交易中的被心照不宣作为垫底资源,品质差、价格低,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国际形象给我国尿素行业带来短期内无法消除的贸易危机。
占据全球贸易额19%的中国尿素,为何在出口中难以扬眉吐气?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高鸿(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表示,我国化肥出口受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包括了化肥本身的质量问题,例如硬度差导致的粉末化、湿度高导致的尿素板结、颜色不均匀以及有杂物等。以及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水湿、储存不当导致硬度下降、肥效下降等。由于到港后的尿素质量不高,导致化肥卸货困难,影响了速度跟用肥时间,进口商会认为原因出在了化肥质量上。这样一来,中国化肥就只能用“低价”来吸引对方,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瑞士金健副总经理郭华清对化肥出口的质量问题也有同感,她认为尿素生产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在尿素生产、运输、装港、这些环节中,都应该加强注意。例如有些尿素在装港之前,色泽良好、颗粒大小均匀,但是在到港卸港之后就出现了板结等现象,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运输过程中保护不当导致的,还有可能就是化肥本身的质量不高。我国在物流运输方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缺陷就是运输成本较高。目前我国物流成本GDP比重在20%左右,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比例仅在10%。因此降低物流成本对增强我国化肥出口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印度作为我国主要的尿素进口国,2011年146万吨、2012年333万吨、2013年304万吨,中国尿素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在逐年上升。新加坡德瑞摩尔海外有限公司鹿达表示,中国又是肥料出口大国,运输便利,自然成为了印度的首选进口商。但是由于经济、质量等原因,中国的肥料被贴上了“低价”的标签。根据去年出口的情况来看,二铵、尿素、氮肥等价格达到历史最低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之外,就是质量不过关,物流能力欠佳。谈到印度今后对中国货运的要求,鹿达表示,印度市场对中国非常重要,今后中国出口印度的船舶要向大型化、高效化发展。从原来的一次性装船3万吨到现在的9万吨,今后还要向更大型化发展,为尽可能的节省物流成本努力。
3
港口物流中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
在中国化肥出口的供应链中,工厂、国内外贸易商都依赖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港口,这也是打开我国出口大门的最后一道程序,港口的高效、便利、安全是化肥出口的重要保障。烟台港联合港埠公司总经理陈仁涛表示,在化肥运输到港口进行装船这一环节,依然出现很多问题,从运输方面来说,2013窗口期提前导致化肥到港时间比往年早,这就使得堆货时间长,保存不佳,货损失较大。运输过程中由于没有覆盖防水薄膜、封固不严、包装袋质量差,可能导致化肥吸水造成的板结和结晶析出,影响化肥质量。化肥割包环节,包装袋质量差导致纤维丝掺混在化肥颗粒中造成污染。装船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的风耗还有包装袋的残留导致的重量短缺。作为烟台港化肥出口质量把关者之一的烟台检验认证公司,近几年来与港口和发货人密切配合,2013年共检验化肥600多万吨。烟台检验认证公司副总经理王璞认为,出现检验问题分歧时应与外检与船方共同协商,减少误差范围,保证化肥出口的公平、公正性;另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理货手段,减少误差;及时把控装货质量问题,与贸易商之间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等。
谈到化肥出口政策,烟台海关通关处副处长田书军认为,海关部门的职责就是协助厂商解读出口化肥的相关政策,为出口化肥通关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与化肥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出口化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