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大民生课题。近年来,油料作物化肥使用超标与农药残留、地沟油、转基因大豆油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对食用油的安全困惑有加。因此,在严格把关传统食用油材料的同时,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作物产业,符合国家一贯坚持的农业产业政策,有利于油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减少对进口食用油品的依赖,确保国家油料和能源安全。
3月2日,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中国食用油产业安全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研讨活动在北京文津国际酒店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聚集各路精英,探索一条即安全健康和低碳、可持续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时代产业发展新路。
作为仅次于粮食的基本作物,食用油是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食用油的安全问题同样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因此,在严格把关传统食用油材料,控制油料作物化肥施用和农药使用的同时,寻找可持续的复合生态文明和低碳原则的中国食用油料生产发展途径,保证消费者的食用油安全,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相关议题,也是当前我国农林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和机遇,同时还是涉及千家万户食品安全与健康消费的重要民生课题。在严格把关传统食用油材料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符合安全健康原则,有助生态良性循环且不与粮食抢占耕地的油料品种堪为首选。对于我国传统食用油产业,应该加强对于油料作物种植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控制油料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化肥滥用和农药残留。
活动期间,由南京中和植物油脂有限公司研发的食用油新品种——光皮梾木果油引发了业界对开发生态食用油新品的讨论。近年来,南京中和在江西省于都县规划建设10万亩梾木林生态示范种植基地、年产1万吨梾木果油加工厂和年供200万株梾木树种苗基地。南京中和将江西于都县的客家人数百年来的传统原生态食用油品融入了现代科技加工工艺,从油料种植到油品提炼,通过了食用油项目从营养到毒性等各项严苛的国家标准检测,并顺利通过了卫生计生委新食品原料审查。通过示范带动,现在于都县广大农户充分利用丘陵山地种植光皮树,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也形成了一条生态林业产业链。有专家表示,光皮梾木果油这样的新油品可以对我国当下食用油的生产与消费所面临的困境与危机带来新的思考。如果能沿着正确的路径健康发展,甚至可以引发一场中国食用油料生产和食用油消费的革命性变革、转型,并由此引领一个新型的生态农林产业。
不管是专家还是油品企业,都希望国家涉林涉农相关决策机构采取引导扶持政策,激励我国的林农产业更多地向经济和生态效益兼得的方向发展,合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食用油生产与消费面临的多重困难与危机
生产原料短缺,成品价格上涨
豆、油菜、花生、葵花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导致食用油以及原料进口大幅度增加。而原料短缺、进口增加成为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的主因,也是造成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的主要根源。
油料作物品质参差不齐
我国目前食用油生产原料,也就是油料作物品质参差不齐。由于食用油是经过加工后食用的食品,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判定食用油的加工原料是否合格。近些年来,化肥使用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油料作物的种植与加工。部分油料作物滥用化肥、农药,其结果直接威胁食用者身体健康。
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忧虑
占据我国很大市场份额的大豆食用油大量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由于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健康问题的影响情况尚无定论,转基因大豆油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困惑和安全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