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东北地区:价格平稳 缓控释肥市场份额加重

《中国农资》记者 高 远

    调查

    地点:吉林省建平县

    对象:国营热水畜牧农场辽西春秋农资服务中心  王艳生

    市场分析:

    当地市场开始启动,周边地区零售额已经占春季市场需求的一半。总体来看,目前市场情况和往年同期变化不大,由于建平县去年玉米收成优于往年,所以基层销售顺畅。今年基层经销商竞争激烈,现象表现为化肥品种增多、厂家增多和价格战更激烈。品质差的化肥通过有奖销售等手段一时取得市场,但是后期销售乏力。

    后市预测:

    当地主要种植玉米和高粱,用肥期重点集中在每年4月10日至5月1日之间。其中,以缓控释肥为代表的复合肥销量最好,二铵次之,由于缓控释肥无需追肥,施用方便,尿素的销量几乎每年都在递减。市区农业用地减少,农村旱地靠天吃饭,种植风险大,收益低。目前,在外出打工的人群逐年递增,开始出现抛荒的现象。

    调查

    地点:黑龙江讷河市

    对象:庆丰集团讷河市合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张宏飞

    市场分析: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当地大颗粒尿素出厂价近期上涨40-50元/吨,到站价约为1980元/吨;64%二铵到站价约为2700元/吨。由于当地气温偏低,所以基层销售市场尚未启动,但是经销商已经开始集中采购。由于用肥习惯问题,当地45%氯基复合肥的销量远远大于其他含量的复合肥。

    后市预测:

    还有一些经销商依然在观望,4月20日将达到农民用肥高峰期,经销商大多会拿货完毕。后续价格变化尚不确定,要取决于后期上游价格的变化,如果之后价格走低,那么后拿货的经销商盈利更高。受去年气候影响,收成不佳,今年农民购肥时间会延后,不过复合肥和掺混肥销售情况更好的局面估计不会有变化。

    调查

    地区:辽宁省彰武县

    对象:彰武县农艺植保专家门诊部 曹友文

    市场分析:

    今年春节较早,目前当地市场刚刚开始启动。近几年化肥销售的淡旺季逐渐消失,传统意义上的淡季因为促销等活动的影响,刺激了淡季市场繁荣。农药市场普遍启动快,结束也快,旺季时间缩短。复合肥市场混乱,竞争过于激烈,不过其中零售价格在3000-3200元/吨之间的缓控释肥销售成绩最佳。

    后市预测:

    随着当地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小经销商被淘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技术性和以合作社为对象的经销商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曹友文已经开始为当地的合作社服务。他认为,未来市场肯定要变,对农化服务的要求更高,而测土配方的受众也会比现在更多。因地制宜,不盲目跟风种植的农户也会越来越多。

    调查

    地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对象:龙江县鲁河供销合作社  许金

    市场分析:

    前期部分品牌化肥价格回落,但是仍有少数高端品牌坚持提升出厂价。目前,价格已经趋于平稳,不过农民的购肥积极性不太高,处于“买涨不买跌”的心理,绝大多数人仍处于观望状态。龙江县内就有复合肥生产企业,肥源多,货源充足,化肥供大于求,仅底肥就有300多种可供选择,产品五花八门。

    后市预测:

    等到用肥高峰期到来时,当地化肥价格可能会有所上升,一是因为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二是因为多数人等到高峰期会集中购肥,可能造成短期供需状况的变化,厂家不可能放过这一获利的好时机,会迅速提高出厂报价。和往年一样,今年春耕市场也会出现农民在化肥挑选过程中被商家各种促销手段“忽悠”,跟风购肥的情况。

    记者点评

    本周,记者重点走访了东北地区的化肥经销商。两地市场表现不尽相同,吉林、辽宁地区更靠南,加之去年受灾面积小,收成好,所以今年基层销售市场已经启动,甚至有个别地区销售过半;而黑龙江地区更靠北,去年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所以农民会集中在春耕高峰前后购肥,目前市场萧条,观望情绪严重。

    东北尿素批发价约在1700-1970元/吨之间,高低端品牌之间的价格开始拉开;45%氯基复合肥出厂价大多在1950-2200元/吨之间,普通45%硫基复合肥的批发价相差300元/吨,差距不大。复合肥销售依然会成为春耕市场的主力军,测土配方用肥和缓控释肥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

    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有关问题的通知》,铁路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提高1.5分。而去年同期,铁路运费价格也是上涨了每吨公里1.5分。铁路运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山东地区企业的经营难度,而距离东北更近的内蒙古地区生产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可能会影响未来几年内东北化肥销售的布局。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