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机推广需坚持“四个结合”

李 晓

     表:如何做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模式

    应对作物品种和耕作方法不断变化

    两者的有机结合,必须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予;必须要农机农艺结合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要有利于农机作业的完成,有利于农作物的管理,农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必须联合农机、农艺进行对比试验或设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强化推广。

    推广人员必须创新观念、内容、机制和方法

    农业机械化技术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条件成熟的,进行整体推进;彰显地方特色,突出各自特点,创新发展;围绕当地的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突出重点环节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推广链接空白。

    在农机推广一线工作了十几个年头,我经历了农机化的发展崛起,见证了农机事业的发展。随着农机化日益完善,农机推广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我认为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全面做好“四个结合”,才能更好的适应现在的农业产业化,把新的农机推广到老百姓的心里,把农机新技术真正应用到大田粮仓里。

    农机推广需结合惠农政策

    毋庸置疑,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农机推广水平,是农机推广的首要任务。而农机推广水平的提高除了农民自发行动力外,还要依赖于相关政策的支持。

    对于已经熟悉农机的农民而言,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适时推广是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机生产和营销的关键点。企业应当走“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开展有偿服务,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而国家的相关部门则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幅度扩大补贴范围,加大力度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

    农机推广需结合农村实际

    1.建立可行性操作规划,打造全方位电子视频推广网络,包括维修科研使用调整等。

    积极探索服务形式,推进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等服务方式,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

    2.农机推广工作必须结合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品牌建设,与国际接轨。

    注重品牌建设,着眼于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农机服务组织,加大力度推行标准化作业和管理,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扩大影响、打响品牌、做大市场。

    3.结合各地作业情况,突出区域特色。

    各地应以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合理选择示范区建设内容和重点围绕当地的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

    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否则没有推广前景。

    在推广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

    选择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各项内容是否符合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及农机化发展总体目标。

    坚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或进行纯粹的推广方式和机械化发展。

    高瞻远瞩,推广技术或机具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逐步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成为科技研发的试验基地,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

    突出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整合农机化扶持政策和项目在示范区实施,着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购机补贴资金、科研新技术等重大技术推广以及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重点要向示范区倾斜推广。

    农机推广需结合农业产业化结构

    1.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把主要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向生产全过程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做好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延伸推广,不能局限于单纯农业,要加强农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的链接,推广链接空白,做强农机推广工作,达到农村各行业的和谐有序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2.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参见表)。

    推广需结合营销人员素质提高 

    现代农业工作技术迫切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农机技术培训推广服务队伍作传播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强化队伍建设。

    从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出发,建立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完善农机推广服务的手段,切实提高农机推广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各级责任农机推广队伍作用。注重能力建设,着眼于培育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建立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培训体系,加大技术培训帮扶力度,狠抓责任农机推广制度落实,着力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作业能力和推广水平。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