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粮食安全框架下的农资产业方向
第九届现代农资发展与营销峰会展望农资产业未来构架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陈熙

农资渠道的发展趋势呈现“五化”:即运作重心下沉化、厂商关系一体化、渠道结构扁平化、渠道管理精细化和渠道职能服务化。
经销商经营突破首先是要构建业务队伍。其次是着力终端建设,实现区域有效覆盖。再次是开发细分市场,依据不同地区的用肥特点,主推差异化产品,实现量与利的结合。最后是要做好经销商核心定位,与品牌厂家协同运作,建立新型厂商关系,实现厂商价值一体化运作,共建区域运作大平台。

    趋势 

    土地流转加速农资营销服务升级 

    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提出新的农业政策,并进一步加速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要求。近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正式发布,提出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等八个部分。文件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长久不变、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基础上,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权能。这不仅体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亮点,更表明国家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心。

    土地流转的速度已经呈井喷式发展。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刘铁斌认为,“目前我国已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1万家,家庭农场100万个,规模种植大户承包土地3.1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4% 。其中,土地流转加快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发展,加速农资营销升级,促使化肥、农药的厂家和经销商不能单纯地销售产品,必须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田间示范,完善将产品、服务、技术、物流融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未来,技术营销、服务营销将成为农资营销的重头戏,是能够打动、吸引客户的最主要手段。” 

    面对农资行业变革的新形势,农资生产与流通环节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刘铁斌说:“在大变革下,市场上所流通的农资产品品种将大幅度缩减,产品的有效成分和含量更具透明化,产品的包装规格也将趋大。对于农资生产商而言,产品研发的主体应该由生产者牢牢掌控,大力投入新产品研发并投入市场。最近国务院再次发文强调种子的研发主体是企业,不允许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办种子公司,已经办的公司需要与原单位限期脱钩。而对于农资经销商而言,市场目标人群的大幅度缩减将使传统的层级分销渠道变得毫无意义,分销级别也将变得模糊,渠道最终都会下沉到终端消费者这个环节,这就要求农资经销商们必须直面农资转型的考验,升级渠道服务。” 

    既保产又保质对农资企业提出双重要求

    目前,国内农业发展模式已呈现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新加坡利农公司中国业务总监薛雪将此总结为五大特征:首先,国内设施装备逐渐发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向好,部分地区农业设备十分先进、机械化程度高。其次,生产技术越发先进。很多种植大户以高产的优质良种,配以先进科学的生产方法进行农业种植,收获颇丰。再次,组织经营逐步高效化。其中国内很多地区保证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管理高水平,将供、产、销、加等各个环节密切连接。第四,国内现代农业保证更高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第五,现代农业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监控。

    国内农业生产正在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那么,新趋势下应该如何服务好现代种植业,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过关成为农资企业需要立即解答的课题。薛雪所在的新加坡利农公司提出了“智慧植保”的口号。就是针农作物栽培的要领,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田间管理,从选择种植品种、施用化肥技术、杜绝施用含有激素肥料、优化农用水质、补充作物营养、做好病虫害防治,保障作物优质高产。 

    实际上,这与很多农资企业所做农化服务精细化是异曲同工的。按照薛雪说法,农化服务精细化与农资产品安全化相结合,是完成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目标”。即以满足数量安全为目标,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以满足质量安全为目标,保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以满足产业安全为目标,提高种植者的收入;以满足生态安全为目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目标’,是与国家对既要保证粮食丰产,又要保证产出质量的要求并行的,还可以有效提升农民收入、保护环境发展可持续。

    流通商面对必须转型突破的现实

    目前,国内农资市场刚性需求、行业空间巨大,宏观产业政策向好,终端用户服务需求提高。渠道虽相对滞后,但优秀的农资经销商和新兴渠道方兴未艾。华夏基石集团业务副总裁程绍珊说:“未来,区域强势经销商将大幅增加,中国传统肥料产能过剩不会出现牛市行情,受到用肥改变、土地流转、产能过剩、出口受阻和结构调整等影响,行业规模在萎缩;但大量新型肥料正在崛起。有专家曾估计,新型肥料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700亿,因此规模大、有技术优势和差异化产品的企业将不受影响。”

    程绍珊总结出农资渠道的发展趋势呈现“五化”:即运作重心下沉化、厂商关系一体化、渠道结构扁平化、渠道管理精细化和渠道职能服务化。他的观点是农资经销商应该将精力花在终端方面,多做示范户、示范田。未来厂商关系会走向“分田到户、田必精耕、一夫一妻、厂商一体、协同运作”的趋势,由厂家直接对接大农场,而代理商将直接对接种植大户。另外,业务员必须加强服务,具备农化专业技术和能力,加强农民会、田间指导,提升公司服务职能。

    程绍珊认为,农资经销商面临巨大挑战,分化将加剧。农资行业必将产生剧烈的环境变化,加紧对终端客户的争夺战,加速同质化竞争。在如此大变革下,如果经销商仍然以落后模式经营、依靠坐商运作、缓慢运营,则这类经销商必将被淘汰。我预计具备服务意识和行销能力、基础管理规范、高效运营、有专业队伍的农资经销商竞争优势明显,会安稳生存。未来“马太效应”扩大化,加速行业整合与淘汰,精耕细作区域市场是大势所趋。

    在剧烈的变局挑战之下,程绍珊为农资经销商开出了经营突破的方清单,他说:“首先,构建业务队伍,改变个体户运作理念,规范化管理。其次,着力终端建设,实现区域有效覆盖,加强示范户、田间建设,提升技术推广和服务。再次,开发细分市场,依据不同地区的用肥特点,主推差异化产品,实现量与利的结合。最后,做好经销商核心定位,与品牌厂家协同运作,建立新型厂商关系,实现厂商价值一体化运作,共建区域运作大平台。”

    事实上,农资企业面对市场环境的改变,已经不得不在原有仅靠销售赚取差价的基础上,成为提供能够帮助解决种植者解决难题的服务供应商,最终确保种植者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