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的根子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在企业。对于农资产品来说,打假还要以企业为主体。佟波的观点是,要落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自律。要联合行业里边的中坚骨干,使之成为产品质量的主体力量。能不能坚决破除以价取胜、以量取胜的思想,把以质取胜作为企业发展的新的契机。重点是落实好三个责任:一是保证质量安全的法律责任,这是底线,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义务。二是落实产品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对产品质量加强管理,包括体系建设、原材料进厂把关、质量控制等等。三是落实产品质量诚信的社会责任,依法诚信经营,也是今后发展的共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落实好自己的责任,也要维护好自己的权益,同时,要提高打假的积极性,包括案件线索举报,一些行业的潜规则要及时揭露出来,打击在萌芽状态当中,以免成为行业的恶瘤。
从经济学规律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打假也要充分运用市场的机制,运用市场机制是促进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佟波强调要充分发挥行业的自律作用,紧紧扣住行业质量信用建设的主线,全面开展企业履责承诺活动。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曾经围绕利剑行动,约谈了建材、汽车两个行业的5个重点区域的县长谈打假整治,之后现场签了承诺书,感觉效果非常好。很多复合肥企业希望磷复肥协会牵头由国内重点复混肥企业组成的打假协作网成员企业率先带头承诺,认真履行三个责任,不做假。这既是对企业的一个正面宣传,也能在全行业树立一批讲质量、守诚信的优秀企业、优质产品、优良品牌。
形成行业的企业联盟,带动全行业健康发展。这是一种引领,现在竞争这样激烈,如果核心企业、优质企业形成一个产业联盟,那么就是一个形象,是行业的形象,也是质量的保证。对企业占有市场应该也会有帮助。现在倡导一些核心企业、优质企业,协作网的成员企业形成企业联盟,即使遇到严冬,大家也可以抱团取暖。市场带有不确定性,企业要未雨绸缪,所以,怎样在协会的引领下做好这项工作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另外,加大质量信息的公开力度,增大违法曝光力度也是扶优治劣的一个重要手段。佟波建议由农资企业共同建立一个质量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这个平台上宣传行业的质量信息,一方面是企业被抽查的信息,另一方面是质检等职能部门发布的动态信息。农户消费者对有政府监督的企业肯定更放心。企业发布信息就意味着该企业的产品始终是在政府监督之下,即使监督的结果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也会马上整改。对于企业来说,填报这样一种真实的信息在当前这种市场诚信缺失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引导作用,告诉消费者产品是有保证的。同时也曝光一些假冒本企业被查处的情况,这样整个市场就会有一批政府监督的好企业的产品来供农民选择,实际上也是引领了消费的方式,发挥中介组织作用的一种方式。
佟波认为,质检等部门肯定会把查办的案件逐年加大曝光的力度,通过信息的充分公开,努力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质量守信者应有的权益,也让质量失信者寸步难行,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质检部门每年都会组织质检系统开展利剑行动,每次行动农资专项都是一个重要专项,保持这种质量违法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低标生产、制售假冒伪劣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行为,通过多方机制逐渐形成政策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调节、行业自律这样一种打击假冒伪劣的工作机制。
陈勇表示,大型复合肥生产企业应该联合起来与各职能部门联合打假,同时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反映通道,避免出现多头汇报、最终相互扯皮的现象。另外,能否降低刑事立案起点金额,加大对造假的处罚力度。一般的造假窝点规模都较小,不够刑事立案的条件,但是就是这样的造假点,不严肃处理、轻描淡写地处罚,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经常是造假企业希望主管部门罚一点钱尽快了结,只要疏于监管,这些企业就又开始造假,所以会治标不治本。
实际上,提高肥料生产许可的门槛是多数企业的共识,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提高生产许可的门槛,一方面将有利于产能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也会让企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资格。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兼并或收购小型企业,这将有利于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到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还有要加强测土配方肥、液体肥料的市场监管力度,因为这一块市场让不良企业钻空子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