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挪用公款罪

李宝星

    挪用公款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定罪标准

    其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其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也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行为目的是为了使用,而非占有公款。其中,行为的目的包括: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而“进行非法活动”是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如走私、赌博等。“进行营利活动”,是指进行经商办企业、存入银行,集资、投资股市、购买国债、放贷等经营性活动。“归个人使用”,是指用于个人消费,而不是用于非法活动或者营利活动。

    量刑标准

    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虽然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已全部归还本息的,一般可不作为犯罪处理,由主管部门按政纪处理。

    1.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国家工作人员。

    2.立案标准:《立案标准》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3.量刑幅度: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