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植物碳营养系列报道之五
有机碳肥是“超级有机肥”

福建省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瑞波

    大量实验和田间应用试验证明:有机碳肥具备“超级有机肥”的功能特点,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超级有机肥”的特点

    1.可向土壤和农作物直接提供有机碳营养,它取代有机肥,而单位面积用量仅为普通有机肥的5%-20%。

    2.肥效既具速效性,又有持续性。多数农作物施用后5-10天可见显效,而改良土壤的效果可持续数茬。

    3.与化肥搭配更灵活方便。

    4.液体有机碳肥可兑水管道输送和喷施,解决了有机肥不能管道输送的难题,避免设施农业和信息化管理的农业重走“化学农业”的老路。

    5.“施肥防病”效果明显。用有机碳肥做基肥,可抑制多种土传病害。

    6.“施肥减灾”,可防止作物冻伤,减少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快灾后恢复。

    7.可浸泡种子或苗木,提高成活率,壮旺幼苗株势。

    8.可长距离营运和出口贸易。

    我国具备产业化条件

    我国耕地补碳已是刻不容缓。补碳最基础最常规的措施就是施足普通有机肥。但有机肥肥力低用量大,受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或运输难度)的限制,大量耕地无法施到或施足有机肥,这就必须求助于有机碳肥。

    耕地有机质含量1.5%-2%为中度缺碳,有机质含量1.5%以下为重度缺碳,必须大量补有机碳。我国需用有机碳肥的耕地面积最少6亿亩。以每亩耕地每年使用2.5公斤有效碳计,国内市场每年需使用150万吨有效碳,相当于有机碳肥(各品种平均)1500万吨。如果把高原草场的修复纳入目标市场,有机碳肥的年产量可达到1800万吨以上。另一方面,有机碳肥还是极有竞争力的出口肥料。我国是有机废弃物产生大国,我们不能学现在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偷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垃圾,我们要把自家的垃圾转化为比化肥更宝贵更有价值的有机碳肥出口,造福全世界。综上所述,我国有机碳肥产业将发展成与三大化肥并立的规模,年产量达2000万吨,年工业产值700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新型肥料产业的原材料,几乎全利用工农业生产的有机废弃物,这是巨大的可再生“矿藏”。

    有机碳肥是高回报率产业

    一是产成品价值高。有机碳肥的“双核”及其“聚合反应”产生的综合作用,使土壤的物理肥力、化学肥力和生物肥力都得到提升,并提高了作物叶绿素对二氧化碳的转化效率。同时有机碳还是植物的“能源物质”,植物每积累一个碳,就要消耗两个碳。这一切都显示有效碳对植物作用的“量级”,非N、P、K等矿物质营养可比。如果按市面上每吨化肥价位,一个百分点的矿物质营养为60元,那么每吨有机碳肥中一个百分点的有效碳的价位就应该是60元的数倍!  

    二是原材料成本低。考虑运费在内,有机碳肥原材料成本约等于其工业产值的八分之一。

    三是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生产设备投资少,单位产品能耗低,这些综合表现为加工成本低。

    以上三方面,就保证了有机碳肥项目的高回报、低风险。

    技术标准要高要统一

    该产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工艺路线要严格科学,技术标准要高要统一。要做到这些,除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之外,有机碳肥产业的联盟化、集团化也是必走之路。在集团的统一规划下,短时期内在各资源大省和用肥大省布局多家有机碳肥生产基地,利用集团优势进行规范生产,严格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认证,进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农产品基地,参与“城乡物质大循环”大业。如此坚持数年,一个与三大化肥并立的世界性有机碳肥产业必定形成。这将改变全世界肥料结构,影响农业发展方向。这将是继化肥之后农业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