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把客户的抱怨转化为盈利

厦门索赢营销策划机构创始人 李德猛

    农资经销商王老板,他把门店开在一个人流量大、交通比较方便的江苏沿海一个三线城市里。他以为这下生意一定会好,但经营一段时间后,门店经营业绩走势却一直是直线状态。

    这位细心的王老板,开始对每天进出的客人进行研究,发现客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种是浏览消遣闲逛的客人。这类客户本身就没有购买农资的需求,对他们来说,每天必须用一定的时间来消遣、闲逛去打发日子,否则,他们晚上无法正常入睡,这也是他们多年养成的嗜好。另外,这部人大都还有一种猎奇心理,往往是东店跑跑、西店看看、南店转转、北店凑凑,碰到熟人、老乡、朋友一劲儿海聊。说白了,这类客人就是盲目闲遛瞎扯淡,购买意向几乎为零。

    另一种是极其关注品牌、质量的客人。这类客户一般是比较有钱的“小资产阶级”, 他们先是对整个店铺的农资产品进行了解,他们中有的对各家店铺里是否有新品上市、价格如何、是几流品牌较关心;有的不在乎价格,只在乎品牌与质量。这类客户往往是他们自己的家庭、亲戚、朋友需要农资产品或者是有关承包土地的农户,他们先来对农资市场的品牌、质量状况进行摸底,唯恐被一些农资经销商以次充好玩欺骗。因此,这种对农资的品牌、质量做一彻底调查了解,以便预防自己或亲朋受骗或来增强自己鉴别农资品牌的真伪、质量好坏的能力而光顾门店的客户,一直处在买与不买之间。

    第三种是有购买农资产品欲望,但有抱怨的客人。这类客人有一定的购买欲,进店的目的就是想急于找到适质、适价的农资产品及潜在的服务需求。因为这类客户有目的而来,一心想购买到自己中意的产品,极其在乎某个品牌的价格、质量、性能以及店内的服务等等。以上几个方面,一旦某一方面不能满足他,他随时就会产生抱怨。一般情况下,如果店内服务人员能立即解决客户抱怨问题,客人会购买店内的商品;如果不能解决客户的抱怨或无法让客人满意,有可能客户将会永远不再光临本店。

    经过一段时间的蹲点观察,王老板决定把第三种客户当做重点客户资源去对待。把每一客户的投诉、抱怨形成记录并仔细研究。从每次客户的抱怨中,可以看出有两个问题:一是客户的抱怨,不仅是站在客户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也是为经销商提供一个改善、创新的机会;二是客户的抱怨,本身就蕴藏着一种盈利的创新模式。

    王老板就是从客户的抱怨中,寻找市场盈利的机会,一跃成为当地知名的经销商。因此,农资经销商在面对客户的抱怨时,不要总想着“玩聪明”、“占我便宜没门”、“你到别处去看看吧”,这无疑是把客户推向竞争对手那里。其实,经销商的盈利,就是从客户的抱怨开始的。

    营销故事

    有一次,一对新婚夫妇,看完店内所展示的农资产品以后,一边往店外走,一边抱怨店内没有针对红薯专用除草剂。王老板发现这种情况,马上笑脸相迎:“两位请留步,你们现在所光顾的店面,其实这只是我们的店面之一,其他地方还有我们的店铺,这样,两位先坐下来休息,我马上安排人把你们需要的除草剂拿回来。”王老板一边安抚客人,一边安排工作,最后不仅留住了客人,还让客人买走了农资产品。

    无独有偶,一天中午,王老板正在统计店铺销售数据,一个客户满头汗水地走进店铺,问店铺能否提供免费的农药喷洒服务。王老板马上明白客人的意思:“如果你不能免费提供这项服务,我就去找能提供免费喷洒的店铺去购买。”原来,这个客户是一个农村土地承包大户,他租种近50亩的农田,一年光农资产品这一块就需要花费不少成本,因此他每去一家农资店铺,总对店铺没有免费喷洒农药的问题抱怨。他在商城里跑了十几家农资店,但那些店铺嫌他精明会算账,不愿提供上门免费喷洒的服务。于是,他的抱怨在那些店铺没有得到处理,这次他也是抱着试试的态度走进店铺的。王老板明白客人的抱怨“点”后,马上答应客人的要求,接受了这笔被其他店铺推掉的生意。最后,王老板做了个亏本赚吆喝的买卖,不过虽然王老板这笔生意都没赚到钱,但他却给店铺赚取了一个好的口碑。从此,由这这个客户所带来的间接客户接连不断、纷至沓来。到了年底,店铺的营业额比去年一下就多了30多万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