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营销座谈会在三亚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全国化肥、化工、流通领域及贸易领域的巨头,是近年来中海化学营销会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会议围绕化肥行业的现状、整合趋势、中海化学板块规划及营销战略合作,阐述多方观点,集中透露出当前农资市场形势下,“变革”、“联盟”、“服务”的行业发展趋势。
提到2013年的化肥市场,很多业内人士用了“惨淡”这个词来形容。2013年,在气候异常、国际市场低迷、出口不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国内化肥产能增加效应被放大,除了钾肥外,国内尿素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磷铵也几乎全线崩溃。据会议数据,年内尿素最大下滑幅度达700元/吨,二铵下滑幅度达到700元/吨,一铵下滑幅度达到500元/吨,企业盈利大幅下降,行业经济指标整体下滑。
复杂的转型期,化肥市场供应过剩、秩序混乱、竞争惨烈,内忧外困的中国化肥产业留给2014年的仍是待解的难题。然而在中海化学营销峰会上,记者看到了一个理性的行业群体,中海化学CEO兼总裁杨业新认为,化肥行业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产需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14年“供大于求、去产能化”仍将是行业主旋律,但行业应该理性看到,激烈竞争将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市场化也将加速市场整合的过程,化肥行业新一轮整合浪潮即将来临。
整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市场的激烈竞争为大型生产与流通企业提供了整合、联盟的合作机遇。中海化学执行副总裁方勇指出,随着化肥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促使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加速融合,并由此产生新的经营业态,战略联盟则是重要的形式之一,它是一种双赢的选择,谋求的是长远、稳定、可持续发展。销售总部总经理申文德认为,从长远看,厂商融合、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经营体,形成产销价值链的一体化发展是方向。
据了解,在整合的进程中,中海化学在产品技术、品牌价值、渠道建设、农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如依托新型肥料前沿技术,相继推出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增值肥料如锌腐酸尿素等新型肥料; 在海南实施多年农化服务的基础上,2013年启动了中海化学品牌专营店体系建设,整合了公司旗下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和更加贴心的服务。此模式已在江苏等地复制推出,市场效应显现。
会上,中海化学再次阐述企业的战略方向,在企业“十二五”化肥板块的战略规划中,将实现1000万吨以上的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供应能力。未来,中海化学的发展方向,不求总量规模最大,但求单体最优、效益最好,避免盲目扩张和粗放发展,适度收缩与主业相关度不高的产业,坚决杜绝无关多元化。同时,参会代表传递理性声音,他们一致认为通过加强厂商之间的战略合作,用专业化的服务为客户增值,用心服务客户才是市场“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