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氯化铵市场前景堪忧


    近年来,传统化肥氯化铵风光不再,正在跌入漫漫熊途之中。而如果将诸多影响因素综合加以考量,那么结论就是,氯化铵市场前景更加堪忧。

    第一大因素是被动扩能。氯化铵被动扩能主要源于联碱法纯碱。按目前生产工艺,氯化铵与纯碱的产出比高达1:1,就是每生产1吨纯碱,要同时联产1吨氯化铵。当前国内纯碱总产能已超过3500万吨以上,联碱法纯碱几近半壁江山。令人担忧的是,各地纯碱扩能方兴未艾,预计本年度纯碱将新增产能400万吨以上,这难免导致氯化铵产能被动增加。

    第二大因素是被替代。因为氯化铵用途很少,绝大部分只能作为氮肥用于农业。但氯化铵含氮量远低于尿素,综合肥效甚至不抵硫酸铵、碳酸氢铵,而且大量使用还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鉴于氯化铵肥效及其他缺陷,被逐渐替代已不可避免。目前随着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业种植领域对化肥品质的需求转向了高浓度化,因此,除了尿素的直接替代,尿素通过复合肥间接替代氯化铵步伐也会越来越快,这无疑预示着氯化铵的最大用途正在快速消失。

    第三大因素是需求不旺。目前氯化铵最大下游仍为复合肥业,虽然时值淡储启动时间段,但绝大多数复合肥企业仍然保持观望等待态度,大批采购意愿不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随着纯碱行情上涨,大量停产装置会相继开车,纯碱增产多少,氯化铵产量就增加多少。这也意味着短期内市场将集中放量供应氯化铵,因此其价格还将有一定的下跌空间。同时,往年复合肥淡储企业在淡储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正收益,今年如太早加大复合肥产量,除了会积压资金,库存产品还有贬值风险。并且时令正值淡储初期,离用肥旺季尚远,大批采购氯化铵显然不到最佳时机。

    综上所述,笔者在充分研判了氯化铵的供应、需求、替代、肥效等因素后认为,氯化铵这一传统化肥品种的远虑近忧非常清晰,前景暗淡概率加大。 (王 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