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氮肥企业优化产业链条——
由做大做强迈向做优做强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目前我国氮肥产业的主力军仍为尿素,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预计到2013年底,我国国内尿素产能将达到7974万吨,未来两年内还将有1674万吨的新增产能,若以上新项目陆续投产,到“十二五”末,我国尿素产能将会突破9000万吨,而国内尿素需求不过6730万吨,这不仅包括了农用(尿素直接施用、复合肥重新加工),还包括了工业用量(胶板厂等除农业以外),剩下的就是每年300-700万吨不定量的外贸出口。如此算来,国内尿素供过于求问题已十分显著,因此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考验面前,回顾近六年的尿素价格走势,价值和价格呈现的都是下滑态势。尤其是2013年,行业产能进入结构性过剩,尿素价格重回金融危机之后1500元/吨的最低位。2013年之后尿素产能从季节性过剩变为结构性过剩,市场利好被巨大产能吞噬,市场或将陷入长期低迷。于是业内专家预测:产能从季节性过剩转变为结构性过剩,价格低位运行。于是在这种事实面前,稍有意识的企业早已开始着手从产品、营销、服务、能源等等方面下手,进行一系列的转型与升级。自此,一场面对行业内的大转型拉开帷幕。

    变革一:能源

    产业结构需要优化   能源结构正在升级

    转型的初期并不是从产能过剩的爆发开始的,而是具有市场指导意义的政策影响而决定的。纵观氮肥行业近期和未来的政策性影响:第一,一方面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另一方面继续推进污染物减排,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加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氮肥产能的扩张和淘汰。第二,煤炭资源税的征收,将推高其成本;天然气价继续上涨,供应向民用倾斜;优惠电价和运价的可能性取消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合成氨准入条件的进一步落实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同时在关税的政策上,在保证国内供应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逐步将关税宽松。第四,我国农业扶植政策重视粮食生产、加大对农业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在测土配方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植力度,项目资金递增。当前局势下,这些政策的导向在督促行业内需推进氮肥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氮肥主要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来自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代表分析:中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煤炭价格将长期处于低位。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为1.28万亿吨,占全球储量的13.30%,资源储备较为丰富,主体能源地位难以撼动。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1亿吨/年,消费量为39亿吨,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未来几年,随着煤炭产能过剩愈加激烈,煤炭价格将长期处于低位运行。

    在一次氮肥工作营销工作会议上,来自西南气头企业的一位代表认为:未来中国天然气缺口不断扩大,消费量不断增长,增量主要体现在民用上,价格呈现上涨态势。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1850亿立方米,需求量26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约750亿立方米。根据《天然气利用政策》规定,城市燃料消费为优先鼓励发展类别,保民用取向明确。随着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完善、运行,国内天然气价格整体呈现上涨的态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原则上不鼓励新建大型气头装置,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产能比重下降至18%,随着气价上涨,气头企业成本竞争力下降。

    以此可以看出未来氮肥行业原料结构的变化:未来煤头尿素企业仍然是中国尿素行业发展的主要路线,且随着煤炭价格下滑,成本竞争力有所提升。

    变革二:布局

    产业布局向资源地迈进   出口压力将会增加

    目前我国尿素产能进入集中释放期,产能过剩加剧。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预测,2014-2015年将有18个尿素项目建成投产,合计产能1200万吨。预计到2016年尿素产能将达到9000万吨左右,而需求预计6730万吨,预计产能过剩扩大至2000万吨。

    面对如此巨大的产能压力,业内一致认为:第一,尿素产能由季节性过剩变为结构性过剩,行业整合、调整难度加大。市场任何短暂的利好都会被巨大的产能所吞噬,行业或将陷入长期低迷。

    第二,产业布局由消费地向资源地集中,氮肥生产与消费地距离拉长,运输、仓储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资源。“十二五”期间,氮肥生产企业将向西北等煤炭资源地集中的趋势明显。利用内蒙、新疆、山西等丰富煤炭资源,陆续建设一批大型先进氮肥生产装置。截至2016年,内蒙、新疆、山西尿素产能合计3152万吨,产能过剩2900万吨。氮肥产业向西部资源地转移,氮肥生产与消费地距离拉长,运输、仓储在尿素市场的影响作用增大,成为未来市场博弈的优势资源。

    第三,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规模大型化。截至2012年底,我国尿素生产企业175家,尿素产能达7148万吨,42家产能在50万吨以上的企业合计产量达到总产量的54.28%。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集中度继续提高,企业规模大型化尿素企业(包括集团)产能比重应占80%以上;全国尿素企业数量应降至100家以下;建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氮肥企业集团。

    第四,顺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施肥要求,优化氮肥产品结构,高浓度氮肥、新型肥料比重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尿素等高浓度氮肥仍将占氮肥品种结构主体,比重增长至69%;硝酸铵产能占比从3.8%增长至7.3%;氯化铵产能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碳铵产能将从8%萎缩至6%。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施肥要求的新型肥料将发展迅速。到2016年,新型尿素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3%提高到10%。

    第五,国际市场缺口逐渐缩小,中国尿素出口面临较大的压力,竞争力下降。今后几年世界尿素产能的扩张,尿素的潜在过剩量将逐渐增加。2017年世界尿素产能将达到2.07亿吨,产量达到2.02亿吨,尿素需求小幅增长至1.95亿吨,过剩量在100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5%。

    2013—2017年国外新建尿素装置产能将增加3300多万吨,中国主要出口市场如印度和美国等扩产近1300万吨,北非、中东等扩产2000万吨。这些装置产能的释放将缩减中国出口份额,竞争力下降。

    变革三:需求

    工业增长农业放缓

    厂商竞争转化为竞合

    面对下游市场,目前我国继续加大农业扶持政策,农业的刚性需求仍是中国氮肥的最大消费市场,但农业需求增长缓慢。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氮肥农业需求年增长将稳定在1%—2%。农业新变化对化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要求化肥企业积极创新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化肥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再者,科学施肥理念的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对氮肥品种提出新要求,同时为新品种肥料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不过工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市场。目前工业消费占中国尿素消费比重不高,但是发展迅速, 据氮肥协会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氮肥农业需求年增长将稳定在9-10%。未来几年,胶合板厂和三聚氰胺仍将是最重要的中国工业尿素消费流向,到2016年两者占比为80%。此外,火电脱硝、车用尿素对尿素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占比将涨至15%。

    说到我国尿素的经营,不得不提到具有我国特色的淡储制度。随着化肥产能过剩量的增加,导致旺季肥价低于淡季价格,农资企业亏损,淡储旺销模式被打破,大势所趋,所以导致厂商关系由博弈转变为竞合。氮肥行业生产端、供应端发生的新变化,厂商由博弈的合作关系转变为竞合关系。

    链接:

    生产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一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建销售网络,广泛开发客户,通过提高客户维护、物流服务、农化服务能力与专业化的流通企业竞争市场份额。

    二是与大型流通企业强强合作,形成联盟,抢占市场份额,互利共赢,主攻优势所在,生产企业追求总成本领先,流通企业强化网络建设,做好下游销售,通过信息共享、网络共享、团队共享,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是无大型企业支撑、无生产原料基础、无成本优势;客户基础薄弱、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激励,尤其是所处产能过剩区域的氮肥生产企业面临转型或破产。

    四是生产企业下延产业链,使产品多样化,如建设三聚氰胺项目、生产差异化尿素等,在复杂多变的行情下,根据市场需求调解产品结构,用以缓解普通尿素销售压力。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