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要发展、农资需先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为农资流通市场留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伴随产能过剩效应的体现,农资流通行业利润率走低,尤其是大型农资流通企业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较大挑战。认清农资流通行业的整体格局,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现有的连锁经营模式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通道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提升农资流通的整体效率。
农资流通实体渠道的建设现状与问题
连锁经营模式是农资流通领域在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的有益探索,成为目前农资流通企业快速占领农村市场的主要手段。连锁经营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经营形式保证了农资供给的质量与安全;同时,连锁经营追求的是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了农资流通效率;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给的安全性,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成本优势取胜,销售渠道整合,可以避免无序竞争的状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流通环节,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品牌效应。连锁经营具有强大的规模化竞争优势,农资连锁配送体系建设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难题。
农资连锁面临信息化障碍
市场的信息化不断冲击传统经营模式。在实践中,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实体渠道物流和配送能力的组合局限逐渐浮现。农资连锁企业总部、配送中心、各连锁店和农资用户之间需要更方便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总部需要及时掌握各连锁店的全面运作情况、根据标准来控制各连锁店的经营行为、实时掌控各连锁店的库存变化及日销售额,给企业决策层提供市场变化信息,以便做出快速反应;配送中心需要了解商品库存和补货信息,以及各店间的余缺调拨,提高整个连锁网络体系的效率;农资用户需要压缩成本、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服务和统一完善的品牌质量保障。缺少信息化的连锁营销模式将难以发挥它的竞争优势。
农资连锁经营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农资连锁经营企业需要有足够的盈利效果才会有持久经营的驱动。农资连锁经营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方面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壮大。农资流通面向的终端服务对象和流通条件决定了在供应链的末端节省流通成本是有限制的。但是,农资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在交易的供应链前端和现代农业体系中降低成本费用是可能实现的。
农资流通的“新网工程”
我国“新网工程”旨在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配送率高、农民受益、企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并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卫星定位及遥感遥测技术,开发形成可搜索、可查询、可监控的全国农资现代流通电子“网络地图”。“新网”建设能够提升农资品牌形象,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保障农资质量与安全;改变农资经营、流通与服务的业态,全面提升农资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农资生产管理的科学高效运转,促进农资行业发展的可持续。
农资流通信息化的探索与发展瓶颈
农资流通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
农资流通企业间的B2B模式
B2B是典型的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农资的生产、进口、经销和大型使用企业利用自己的网站或网络信息发布商的平台发布买卖、合作、招标等商业信息,通过商业信用调查平台,买卖双方可以进入信用调查机构申请对方的信用调查,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平台,买方可以对卖方的产品质量进行认证。然后在信息交流平台上签订合同,进而实现电子支付和物流配送。
商品交易所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现货交易模式
2008年10月,在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简称NCCE),复合肥、钙镁磷肥、氯化钾肥、尿素等化肥品种正式上网交易。这是国内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化肥品种。NCCE化肥网上交易模式实现原料供应商与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与基层经销商之间的网上直接交易,减少了流通环节和中间成本。中远期交易还对价格发现、规避风险以及规划运输起到良好助益。第三方进行监管制度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增加了市场交易量。
农资流通线上线下间的O2O模式
2013年4月14日,上农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线,意味着中国第一家农资产业现货交易平台启动交易。将农资、农产品交易和农业金融及咨询技术服务进行一体化整合的第三方O2O(线上到线下)电子商务新平台,打通了农业上下游产业链,依靠网站、客服中心、物流配送体系,以更新更快的信息、更简易的查询操作,更高效成交率,为城乡消费者提供农资及农产品线上交易及线下配送服务。通过农资直供可让农民的农资成本降低5%—10%,种植成本降低3%—5%。
基于目前流通行业电子商务情况可以看出,农资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瓶颈有两个:一是线上虚拟交易与线下实体流通相脱节。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要素,它们的发展程度整体上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效率。其中,物流和配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最大。电子商务最终是为消费群体服务的,农资消费群体是供应链的终端,物流与配送能力直接决定了农资流通的成败。如果实体网络体系和虚拟流通体系不能有效结合,就会造成电子商务的效率缺失;不能实现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也不利于物流降低成本和购买成本。连锁经营是物流与配送能力的整合,是实体网络的战略布局与供应链的有效延伸。连锁配送与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结合,将使二者相互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大大提高农资连锁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二是信息技术依赖与经营理念创新相脱节。电子商务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应用,而是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农资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首先需要强化技术应用,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摆脱单纯的技术依赖,从管理、营销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实施商业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一方面以电子商务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规划中也应注重整体经营模式转型、配合与创新。只有在信息处理手段及商务活动电子化后,农资连锁经营的规模化才能充分体现出竞争力。
农资流通中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的整合
为了破解低迷市场的困局,不少农资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但因为缺少相应的鼓励政策,发展相对迟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也相对落后。
2013年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方案》在创新流通方式上,提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流通企业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并在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要求推进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这符合时代信息化发展需求,为农资行业从传统的产、供、销经营模式向现代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资本运营与电子商务的强强合作
连锁经营是农资流通的资本组织方式创新,电子商务则是新的经营运作方式。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农资流通发展的趋势。连锁商业的发展以商务活动电子化改造和信息处理效率提高为前提,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实体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为依据。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农资流通组织形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渠道和营销模式,农资流通效率大大提高。
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的虚实结合
在以连锁经营为组织形式,电子商务为运作手段的商业运作模式下,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真正融合,深入研究两者关系对农资流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支持农资流通企业首先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仓储、采购、运输、订单等科学管理水平。
鼓励大型农资流通企业与供应商、信息服务商合作,支持开发和推广适用于中小流通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用电子商务的理念合理规划供应链的排列和组合。
在此基础上,将虚拟平台的信息处理和媒介交易能力与线下的实体连锁配送能力相结合,实现上游的成本控制与终端服务强化的均衡配置。
未来,农资流通企业需要在规模化和新技术助力下寻找持续经营的空间。网络虚拟平台可以整合庞大的消费者、供应商等数据库资料,提供强大的信息查询、集合和处理能力,采用POS、ECR、MIS物流系统和卫星通讯、电脑、互联网的信息化技术,迅速而精确地达成交易,能够实现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及时处理业务信息,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是连锁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平台将对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连锁经营企业中开展电子商务,或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连锁经营的供应链改造,将虚拟网络和实体网络连接并融合,势必会形成新的市场盈利模式,推动农资流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