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内农资市场也一直处于震荡下行趋势。环境的恶化,竞争的加剧已使防范、控制风险成为摆在农资企业面前的紧迫问题。下面笔者就从农资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思路予以浅析。
农资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资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是:风险管理理论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应用上都相对滞后,风险管理意识普遍薄弱更缺乏应对经验的积累,因此,对农资企业而言,现在仅处于对风险管理的接触、认识、了解阶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培育、打造、应用和总结。
农资企业风险管理的改进思路
企业要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因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具体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解决: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农资企业大都缺少完善、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农资企业应加强行业整合、改制、发展的力度,通过系统内企业横向联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导和帮助行业龙头企业步入资本市场,借助外部监管的力量,建立和完善符合企业风险管理及资本市场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安排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为顺利开展下一步的风险管理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改革内部机构设置 目前,农资企业大都采取垂直管理机构设置,这种机构设置和营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一方面形成资金占压,另一方面形成市场丢失的现象,这不仅形成了企业的内部竞争,同时更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成本与效率对比的原则出发采用矩阵式的组织架构,在严格以品种划分为纵线经度的基础上,增加以区域为横线纬度的协调部门和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明确各层级人员、各岗位的责任及权利,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农资企业目前大都实行经营任务目标管理,员工收入与公司总体完成情况挂钩,受政绩、收入双重利益因素的驱动,各层级往往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财富最大化的正确目标,从而导致了上级领导为完成总体目标而脱离实际的向下强压指标,而下级部门往往为达到部门利益最大化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不惜牺牲公司总体利益进行内部恶性竞争的现象。因此,为克服企业各层级单纯谋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企业应建立如股权激励这样的考核激励机制,用科学有效的机制引导企业各层级管理者的行为兼顾短期与长期。
引导、激励全员积极参与风险管理 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中强调“企业风险管理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更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可见,一个缺乏全员积极参与的企业风险管理注定不会成功。目前许多企业领导仍把“一言堂”“一支笔”奉为管理宝典,把员工游离于企业风险管理之外,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所有风险都是人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把全员风险控制列入对部门和员工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教育员工做企业风险管理防范大堤的砖石而不作蚁穴,鼓励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用更为有效和更为节省的方式完成对经营管理中风险的识别、控制、预测从被动、感性的层面向主动、理性的层面的转变,从而增进和保持公司的价值,使风险管理变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象征和灵魂,其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许多农资企业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失去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农资企业要建立能够服从并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企业文化,首先取决于管理层的意识和行为,以此带动全体员工使之成为企业的行为规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通过对文化理念的传播、推广、强化与固化、对外展示、到总结和提升全过程进行长期细致的引导和灌输,因为只有把良好的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每一员工的血液之中,企业文化才能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农资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亟待进一步完善。
2.风险管理职责不清。
3.企业战略与绩效考核相互失配,风险管理迷失目标。
4.实行“任务包干制”的经营管理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风险发生机率增加。
5.企业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
6.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7.尚未形成企业的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