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国农资传媒记者 张 番
访谈嘉宾: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 高祥照
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植物营养系主任 樊小林
安徽省控失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王永国
六国化工联销商代表、黑龙江勃利北方农资总经理 王建军
各方共同努力 担负现代农业责任
高祥照: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增产永远是头等大事,所以国内农业发展需要不断追求高产、优质和高效,而新型肥料可以良好推动农业健康向前发展。无论是控释肥还是控失肥,都能够满足中国的农业特点。首先,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高产需要更多的肥料,因此耕地质量不高,而对这两种肥料的需求恰可以保证耕地质量。其次,我国科研水平较高,但组织化程度有待加强,控失肥在下一步推广中需要兼顾组织性。第三,我国肥料发展对环境的高要求越来越迫切。从节水方面看,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9%,水资源只占6%,其中,农业用水占60%,大约3600亿立方米左右,但农业用水越来越紧张。如果有充足的水资源,中国耕地面积将再增加1/3。
控失肥的效果非常理想,六国公司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服务,更为农业做出贡献,这将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未来,无论从粮食增产、技术研发还是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都需要通过政府、科研人员、企业人士、经销商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担负现代农业的责任。
控失肥可提高
肥料的综合利用效率
樊小林:目前,面临我国肥料发展趋势的话题,主要围绕着如何达到高效、环保等方面展开。从新型肥料的角度看,无论施用控释肥还是控失肥,所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肥料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这两种肥料的作用相似,而原理上却略有不同。从原料看,控释肥采用树脂包衣技术,将肥料施入土壤以后,通过缓慢的释放让作物充分吸收营养;而控失肥是在肥料的内部把控失性材料结合进去,采用一种叫离子束的高科技技术,将里面一些金属离子,或者不太有用的离子去掉。通过这种离子束技术,将每一粒控失肥的孔道打得多一些,使之网络更为发达。在吸水的情况下,扩大面积,达到物理屏障的作用,防止养分迅速流失。无论如何,这两种肥料的最终结果,都可以通过缓慢释放、减少流失,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通过专项项目研究,可以肯定的是,控失性肥料的发展前景应该是很好的。从适用性角度讲,控失性肥料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把肥料与水良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水肥耦合”。实际上,水肥耦合的意义在于以水增肥、以肥调水,除很强的保水作用外,也能够增强肥效,同时还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三个“助推”
让控失肥合作共赢
王永国:从合作方面讲,我们通过量身打造贴身服务的方式与国内肥料企业合作,合作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双方战略伙伴的形成、技术主题的确定、产品卖点和营销特色等相互之间做好对接,助推合作伙伴提升肥料价值和市场空间、效益和发展空间。
另外,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体现三个“助推”:一是助推好肥料。比如六国创制性价比更高的好肥料,以更高的价值提供农民更好的选择。二是助推价值链的形成。六国与经销商、农户形成共赢价值链,六国提升效益、经销商提高利润、农户扩大收入。三是助推优化创新。
未来,我们将更多更好的新技术产品提供六国,打造国内一流的专业企业。
深入挖掘
控失肥的“差别潜力”
王建军:2012年,我们开始接触控失性肥料,当时只是当做一般性复合肥销售。后来经过六国人员的技术指导,我们才了解到这个肥料所带来的实际收益。比如有农户施用控失肥种植玉米,每亩增产400-500斤,种水稻也增加了水稻的出苗率。对农户而言,最关心的是投资回报。施用控失肥之后,玉米苗前期长势一般,但后期生长速度突然加快,等生长至第80-90天,根系发育非常发达。最后秋收时,玉米色黄颗粒大,有农户每亩地多销售了150多元。通过实例,我们可以将控失肥技术总结为“挖掘差别潜力”。经过科研单位研究,控失肥产品寿命和它所创造的出的经济价值成正比,六国公司再负责将产品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方式体现,这是控失肥最好的推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