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药:环保倒逼产品高端大气上档次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2013年,我国农药行业与氮肥、磷肥、纯碱等其他石化行业相比,在整体发展水平过程中实现了利润逆势增长、展现了“一花独放”的态势。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1-8月,我国共进口农药5.3万吨,同比增长10.4%,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8.6%,为5.02亿美元。其中,进口数量最大的是杀菌剂,为1.9万吨,同比增长8.8%;除草剂进口量1.6万吨,同比减少4.5%,进口额为1.08亿美元;杀虫剂进口量0.8万吨,进口额1.2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1%和22.6%。

    1-8月,我国共出口农药77.9万吨,同比增长27.4%,出口金额达到25.76亿美元,增幅为35.0%。其中,除草剂出口量和金额仍保持大幅增长,出口量54.4万吨,出口额16.41亿美元,增幅分别达到33.2%和47.7%;杀虫剂出口量为15.7万吨,金额达到6.20亿美元;杀菌剂出口量4.9万吨,小幅增长1.2%,出口额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记者观察:2013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境下,我国农药行业仍继续保持2012年强劲的上升势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经历了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个“小年”后,2013年农药行业延续了2012年的良好发展态势,虽然国家环保政策趋严,但是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效益也有所提升。此外,国内外对农药的刚性需求是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的首要因素。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粮食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加之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及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密度大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药市场需求。

    “毒姜”事件再次暴露高毒农药监管漏洞

    今年5月4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以《管不住的“神农丹”》为题,曝光了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姜农在种植大姜时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神农丹事件,使用剂量之大、使用面积之广,令人望而生畏。随着该事件的日渐升温,让消费者神经瞬间又紧张起来,再次把食品安全中农药残留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记者观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消费国。农药的违规乱用、超量使用,渐成“舌尖上的安全”的杀伤利器。应该说,农药滥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还缺少比农药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替代技术。关上“农药门”,根本出路还在于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推广生态种植精细田管、研发物理方法防虫除虫、改进升级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农民用药技能等,都需要相关部门在农药监管之外积极摸索。科学种植、科技兴农,健康才有保障,农业才有未来。

    草甘膦环保核查带动农药价格上涨

    2013年5月,环保部发文对草甘膦企业进行环保核查,环保趋严对行业将产生较大影响。国内环保核查促使草甘膦订单逐渐增加,同时受环保等方面的压力影响,中小企业的开工并不稳定,市场供货持续紧张,农药价格也不断升高;而草甘膦价格的上涨也相应带动了小品种除草剂价格的上调。杀虫剂市场受环保监管、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等主流杀虫剂市场供应一度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价格的持续走高。

    记者观察: 当前,我国经济整体走势趋缓,下行压力加大。众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同时,对环保污染治理的控制措施越来越严,对环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 当前及今后很长时间内,农药的根本出路是绿色、低毒、低残留,这不仅是保护环境的需要,更是民生的需要。环保心病不除,企业便无宁日。为此,农药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哪怕有千难万难,都必须要过环保这一关。否则,如果抱着侥幸心理,轻者是将来总有一天要悉数补上环保欠账,重者或有被关闭之虞。孰重孰轻,不言自明。

    行业专家观点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

    会长李勇武: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只要全行业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把握市场机遇,团结一致、稳中有为、创新求进,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农药行业的升级转型和健康发展。

    国务院参事、中国农药发展与

    应用协会会长刘坚:

    我国农药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确保我国粮食连年增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生产、经营、科研、管理水平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对农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任务和新要求。农药行业要想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根本上还是要靠改革和创新。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

    当前,农药被“妖魔化”日趋严重,农药行业亟需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宣传农药的科学使用,提高农药行业的整体形象,使社会公众、政府部门能够正确认识农药的使用、消除社会对农药行业的不当理解;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加强相关责任关怀和科普工作的开展,加强监督和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逐步使社会公众改变对农药的印象,保护农药行业发展,进而保护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叶贞琴:

    我国农药管理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制假售假、非法添加成分的问题较为严重。跨作物、超剂量、不合理使用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建设现代植保、服务现代农业对农药发展和科学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必须立足于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局,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为理念,以转变防灾为主线,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供给为主要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长陈燕海:

    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农药行业和农药企业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部分消费者对农药残留保持零容忍态度,消费成本增长较快。此外,非贸易壁垒、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等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未来植保模式的改变、行业管理的不断完善、生物工程技术的逐渐发展等因素,都将为我国农药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同时推动其更快发展。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隋鹏飞:

    农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离不开法规,最令人信服的是能解决问题。农药管理工作的内涵和要求要结合我国农药和农业实际,农药管理工作应从引导产业升级、强化审批控制、设立经营许可、落实执法威严等多方面入手,解决目前业内存在的使用超剂量、部分作物无药可用、经销商主导用药、洋品牌得宠、基层执法尴尬等问题。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卫国:

    缺乏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和产品是国内农药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依靠自主技术创新突破成长瓶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企业成为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时代的要求。我国农药行业技术自主创新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我国创制农药化合物的历史机遇已经出现;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导致的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为农药制剂和施用技术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