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0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长白余脉林中赋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北国春城,昔闻崔太守云:“人云无山即无景……”然则山不在高,虎啸山中增威势;林不在深,雄奇胜景引仙来。春城之南,昔为荒凉不毛地,今有苍翠怡人景,实乃乐事哉!若问此景,曰吊水壶,山林之乐,自在其中。余深感佳朋之厚谊,良友之深情,特作此赋。童子无知,位卑言轻,纰漏难免,敬意不成。

    春城向南,直捣双阳。转至东南,可赴山河。入山河而闻鸟鸣,上驿道而见冈峦。复行不甚久,下至阡陌。阡陌林荫,仅容一车行,道旁钻天杨挺立,日影斜斜,尤感舒心。阡陌之尽,以至山脚。此山看似不危,却具俯压之势,乃知此为长白余脉。西密林以作白虎,东蜿蜒而比青龙,一派藏龙卧虎之势。

    山门高耸,遍体彩绘。朱靛相间,俗中见雅。二字描金,日光射之夺人目;密林翠碧,山风度之籁君听。山门之侧,有神像护之,其高约四丈,通体鎏金,神情定慧庄严,颇具卢舍那之气。

    山行蜿蜒回转,入林清风顿生。其间松柳榆槐,杂然相生,观其木之龄,皆数十年也。弃车徒步,直入林中。感山势平而不失险,觉林中秀而不失雄。

    林中之乐,栈道最佳。行此巍巍古道,尤感似出入蜀地之境,然则蜀栈道之艰险,此栈道之悠然,实大异也。道旁树林,遮天蔽日,叶间仰观苍穹,林中俯察古道,游目骋怀。余考之,昔春城故地,乃金之黄龙,困徽钦於此地,后转五国,至圣驾崩殂。若岳帅挥师北征,则此栈道可为行兵征战之用。

    林中溶洞,世外仙境。盛夏入此洞中,神清气爽,只觉暑气顿消,体弱者需加御寒之衣,方可入洞。洞中石钟乳,其色若雪,形态万千,有吐纳天地之势,存气吞山河之感。余观之,此乃北国罕见之喀斯特地貌也。洞中八仙岿坐,神态怡然,更具洞中仙风道骨之气。凡人若久居此洞,则羽化登仙不久矣。

    复至山巅,有塔存焉,塔为穹顶,人可登之而远眺。此峰虽无盛名,却为春城屋脊。人立峰上,可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仰观云天,似手可触日;俯察林海,如足踏树巅。游人如织,争相观望,则林中盎然也。

    下山不出林,一路野芳相伴,啾啾鸟鸣,萦绕耳畔。复至平坦地,则察身犹未出山林也。

    春至林中,百草生发。品杏花之雨,沐杨柳之风。残雪消融,润林间草木,则可嗅林中泥土草木之芬芳,一派草长莺飞之景。

    夏至林中,山风清劲。察风起之势,纳云涌之态。清凉细雨,灌山间万物,则可听林中鸟啼虫鸣之乐音,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秋至林中,艳阳高照。观苍穹之碧,阅落叶之舞。瑟瑟秋风,涤林中黄叶,则可看林中桃李杏梨之硕果,一派果实累累之景。

    冬至林中,雪压枝头。此时之景,林中冰瀑最佳。瀑下深潭,云雾缭绕,袅娜白雾,仿若仙人下凡之景。摄友云集,长枪短炮,竞相摄此冰瀑奇景耳。

    古语云“仁者乐山”,而林中之乐,则有隐逸之灵韵。昔陶潜乐山、太白乐山已成千古流传,今身处喧嚣,纷扰遍布,得遇林中之乐,乃幸事也。休言避世,此为养心。正其心智,方为君子。林中之乐,乐哉乐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