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0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业部58套“技术组合拳”打造粮食生产新增长


    本报讯  10月7日,农业部推出58个标准化粮食高产高效模式,涉及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5大作物,涵盖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地区的29个粮食生产优势区域。

    据悉,为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13年农业部在总结高产创建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通过将各地万亩示范片的成熟模式进行完善配套,对薄弱环节开展科技攻关,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普及,实现示范区域产量超过现有大田产量的20%。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处在变革的关键期,农业生产正由人工、畜力和小农具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转变,农业经营正由分散的小农户为主向规模化经营的方向转变,农民种粮正由主业向兼业、副业转变。为此,需要推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为此,农业部组织育种、栽培、农机、植保等多领域的专家和各地农业部门,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作物种植布局、茬口安排、光温水等资源禀赋,将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成熟模式,进行集成组装、完善配套,制定了涵盖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4大区域、29个粮食生产优势区域,涉及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5大作物,以不同主推技术为核心的58个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建华介绍,58个粮食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高产与高效相结合,确定不同技术模式的目标产量。既考虑实现高产,挖掘增产潜力,也兼顾投入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实用与先导相结合,确定不同层次的增产技术模式。目前制定的58个技术模式中,有1/3左右选用了生产中已普遍应用的技术,1/3左右选用了目前重点示范推广的技术,1/3左右适度超前。三是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组装配套综合性的增产技术模式。特别是以机械化为平台,对适合农机作业的品种和栽培技术进行定性描述,对作业机械和作业指标进行定量表达,形成从种到收套餐式的组合,便于农民选择应用。四是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确定技术模式的适宜经营规模。在分析了每种区域性、标准化技术模式投入产出效益的基础上,按照使种粮农户达到城镇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为标准,提出每个技术模式适宜的经营种植规模。

    据悉,今年秋冬种,农业部将率先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4省开展7个小麦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增产技术模式示范;在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5省,开展7个油菜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增产技术模式示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