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圳芭田“助子成才”


    本报讯 林广秋考上了肇庆学院,获知这一消息时,林广秋刚从厂里的流水线上下来休息。高考后她一直在广州打工,即使不为筹措学费,家里也需要她这份薪水过日子——父亲中风多年无法工作,母亲种两亩薄田,一家人借住在叔叔家,她和弟弟妹妹一直靠亲友资助上学。考上大学,林广秋不知该喜该忧,学费、生活费,加上弟妹的学费和家里的生活费,暑期打工的工资够吗?

    所幸,林广秋迈过了升学的第一道坎——她获得芭田“助子成才”公益活动的5000元助学金。

    这是芭田公司连续第十三年的助学活动。整一个8月,该公司助学工作组走访了全国54个申报资助的贫困家庭,最终遴选了25名学生,给予每人5000元助学金。而13年来,芭田“助子成才”公益活动共支出逾550万元,资助了1300多名学生。

    相较于金钱,芭田公司更希望能送给学子们“默涵精神”。

    刘默涵,2003年考上北京大学,因为家庭贫困,靠社会资助才得以入学。刘默涵在北大求学时发现,还有很多贫困的学生需要帮扶。她勤工俭学,攒了4110元,在学校的帮助下,成立了“默涵助学金”,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

    “芭田公司‘助子成才’活动,也是受到了‘默涵精神’的启发,对农村优秀学生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助学模式。入学后希望学子们通过努力学习,获取国家奖学金,或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获得学费及生活费等。”芭田营销副总监李海群说。

    在李海群看来,传递精神力量比单纯给一笔钱的意义更为重大。他倡导受资助的学生,有能力回报社会时,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赵思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