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图1:黑龙江省勃利县六国直销点联销商王建军在向代表传授种植与甄别经验。
图2:代表们对比普通肥料与“六国网”的施用效果。
图3: 施用普通肥料(左)与六国网(右)在水稻田对比效果明显。
好肥六国,丰收中国。此次观摩会作为六国化工近阶段产品创新转型的集中展示,利用在不同作物上施用效果进行对比,令在场的经销商和种植大户惊叹不已。“六国网”控失肥为何会有如此惊人的效果?来自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丁仕奇教授以及当地农技专家等现身说法。
“六国网”:选对好肥很重要
在佳木斯市郊区莲江口镇,“六国网”控失肥在水稻田的运用效果非常明显。据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介绍,水稻用了“六国网”控失肥可以达到活秆成熟,同时抗旱、抗病、抗倒伏。肥料撒到水稻田里迅速形成肥料微纳互穿网络。
六国网的控失肥不仅含有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三元素,还含有五种微肥——硫、镁、钙、铁、锌。保证水稻充足的养分及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到生长后期,可以达到控失的效果,保证不脱肥,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纹枯病、叶鞘腐败病等水稻常见疾病。
佳木斯市农委副主任李得利在参观完市郊江口镇唐勇水稻田和集贤县升昌镇周新民玉米田的示范田后,很受振奋和鼓舞。接下来通过与村民的交流得知,使用“六国网”肥的效果要明显强于其他普通肥。通过测试,市郊江口镇唐勇水稻田使用“六国网”肥后,1公顷(15亩)的产量在10吨到12吨之间;集贤县升昌镇周新民玉米田1公顷最低11吨。另外,它的优势还包括省时、省力、省钱,让农民朋友们花最少的钱,最大限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他表示,肥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关键的要素,肥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增产与否。所以对农民朋友们来说,选对肥料是非常重要的。
新型肥料“六国网”给农民带来希望
黑龙江省勃利县六国直销点联销商王建军介绍:“东北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生产资料价格却居高不下。费用的增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的利润缩水,积极性下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农民迫切地需要一种省工、省事,还能增产的新型肥料,替代传统的肥料,以实现节本增收的目的。”
“六国网”控失肥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在省工、省事、节本、提质、增效方面已经表现出卓越的优势。
勃利县永恒乡新民村的农民李军,2012年使用了六国18-10-18配方的网肥种植玉米。相比常规施肥方法,一公顷节约成本182元,增加产量4800斤,折合人民币2208元。今年新民村用“六国网”的用户由去年的1户增加到17户。使用面积由去年的2公顷增加到今年的38公顷。到现在为止,用六国网肥的玉米和水稻均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种植户自己估算:水稻1公顷能增产2000斤,玉米能增产1500斤。村民们都说:这肥真好,真有劲,用这肥种地有账算,明年都用这肥。
解读“六国网”控失肥
为何“六国网”控失肥会有如此好的效果,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丁仕奇教授在讲解“六国网”控失肥时,对比了缓控释肥,让所有参会的嘉宾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六国网”的奇特。
首先,控失肥与缓控释肥的科学命题不同。控失性肥料的目的是增效环保,通过控制化肥养分迁移,一方面充足保障农作物生长养分需求,其次将多余养分固定在土壤中(余肥);另一方面可以控制氨氮挥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解决氮磷径流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大幅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缓控释肥目的是缓慢释放化肥养分;
第二,原理不同:控失肥不等于缓控释肥,“失”与“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控失肥研究是针对化肥施用中养分迁移的问题,原理为固定养分、控制流失。而缓控释肥原理重在养分释放速率,非重点解决养分流失问题。
第三,养分供给方式不同:控失性肥料养分供给方式为随需随取,因网肥施到土壤中遇水形成巨大互传网络,“网捕”住化肥养分。点状如同养分包,片状如同养分库,随农作物生长养分需求而充足供给。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速率需与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相匹配。
第四,材料及环境影响不同:控失剂是用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对天然矿物质进行改造,与多种材料精准复配而成。控失剂无毒无害,生产出的控失肥保水松土,改良土壤、环境友好,控失技术在国内外具有原创性、先进性。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缓控释肥,主要是利用脲酶抑制剂、脲甲醛、包膜等技术,但大多使用化学原料,生产出的各类缓控释肥,有些材料不易降解,长期施用易造成土壤板结、造成二次污染。
第五,功能范围不同。控失剂是用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对天然矿物质进行改性,并与多种材料精准复配而成。其遇水后行成的微网结构能网捕并绑定氮、磷、钾及多种营养元素,即全营养控失。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缓控释肥,主要是利用脲酶抑制剂、包膜、脲甲醛等则仅能作用于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