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丰禾肥友俱乐部三届三次会议在辽宁本溪召开。在产能过剩、产品滞销、企业利润被压缩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复合(混)肥生产企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如何规避行情风险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其中,利用原材料集中采购规避行情风险的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可。
丰禾肥友俱乐部由辽宁丰禾农业生产资料连锁有限公司发起,100多家成员遍布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首个集肥料研发企业、原料供应企业、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为一体的化肥民间沟通联系的专业平台。
丰禾肥友俱乐部成立于2005年8月28日,经过9年的磨合运作,它从最初的交流渠道、联谊桥梁和信息平台,发展为集采购、金融物流互助、和谐共赢的大型经济联合体,成为业内不可小视的跨行业民间组织,其价值和潜在经济效益已经逐步显现出来。譬如俱乐部会给会员单位创造经营条件、带来经济效益和解决难题,是其他组织和单位无法实现的。
俱乐部理事长、辽宁丰禾公司董事长冯润昌认为,在行业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俱乐部能营造良好的小氛围,成员可以抱团取暖。在谈到集中采购时,冯总认为集中采购可以实现保证产品质量、取得价格优惠、保证发货时间等优势,并可实现多方联保取得贷款等金融工具的应用。2008年,贵州宏福磷酸二铵与湖北宜化氯化铵的采购是俱乐部创造的经典采购案例:二铵的交款价为4400元/吨,结算价为2650元/吨;氯化铵的交款价为1280元/吨,结算价则为770元/吨。
化肥行业内中小企业的联合集中采购优势非常明显,不但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采购成本,还可以降低大型原料生产企业的交易成本,金融和物流的结合更体现了该优势。第一,方便快捷。小型生产企业具有库房优势,根据生产情况随时提货,解决了旺季到货不及时的问题。第二,解决了小型生产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之前单独采购是把大量款项一次性打给供货方,现在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随时打款,随时用货。第三,解决了供货方原料贸易企业的仓储问题。利用国储公司进行监管,原料贸易企业可以提前将货发到小型生产的库房,避免旺季发货困难问题。第四,在银行和国储物流公司的业务框架下,解决了原料贸易企业与上游厂家资金和发货的问题。
来自中国农资传媒资深记者带来的《产能过剩背景下化肥企业的三条出路》的主体报告,赢得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吉林省东丰县农业服务总站、辽宁东北丰专用肥有限公司做了经营经验汇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