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松花江遭遇洪峰

策划:《中国农资》编辑部 采写:《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徐骞

哈尔滨市江畔的农田和村舍都被淹没。
原本的玉米地也变泽国,可以直接行船。

    今年进入主汛期以来,黑龙江省多次发生较大降雨过程,降水范围集中、持续时间长,造成松花江、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4条河流一直持续高水位,个别江段发生超警戒洪水。目前,嫩江、黑龙江、呼玛河、讷谟尔河已发生超5年一遇量级洪水,松花江水位持续上升。据6月1日至8月3日气象资料,黑龙江省平均降雨264.2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2%,全省共发生暴雨811站次、大暴雨36站次,累计最大降雨点为甘南县查哈阳乡灯塔村610.2毫米。据黑龙江省水利厅资料获悉,从8月5日17时起,黑龙江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

    针对黑龙江省的洪涝灾害对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资行业的影响,中国农资传媒专门派出记者奔赴黑龙江省,全方位对今年的洪涝灾害进行直击报道,沿三条线路进行实地采访,直接挺进抗洪抢险第一线,在掌握大量具体翔实的洪涝灾区资料后,中国农资记者将全面展现黑龙江省洪涝灾害的真实情况。

    镜头一:京哈线上

    沿途:成长期的玉米直接倒在了农田

    8月18日,记者从北京出发,经沈阳前往哈尔滨。8月19日清晨,记者在沈阳开往哈尔滨的高铁列车上俯视观察铁路两侧农田的受灾情况。由于辽、吉两省已进入主汛期,加之辽宁省刚刚经历了8.16特大暴雨导致的洪灾,在辽东北地域铁路两侧的农田不同程度上遭到了侵袭。记者观察到,由于洪水大风刚过,田地里种植的玉米发生了大面积的倒伏。由于辽宁省也受到今年春涝的影响,农作物播种较晚,此时,不少还在成长期的玉米直接倒在了农田。

    列车行至吉、黑两省交界的扶余县,记者已经明显地看到了此次黑龙江省洪涝灾害对于农业上的影响与损失。在扶余县铁路周边的农田里,由于降雨量较往年暴涨,农田里的小型河汊竟然连成了大面积的水网,这些水网的存在,直接侵蚀淹没周围的农作物,水网周边的玉米不少已经浸泡在水中,而水网周边的水稻和大豆则是被完全淹没,只有小部分没有浸水的地块才能够看清农田的原貌。进入黑龙江省后,天空铅云密布,新的一场降雨预计又要落在受灾的土地上。

    镜头二:直击哈尔滨 

    农业:今年甚至明年都将受到影响

    记者到达哈尔滨后,立即到松花江两岸实地了解松花江的洪涝灾害情况。在松花江阳明滩大桥,记者观察到,整个松花江河道同上涌洪水形成的水面连为一体,俨然一片汪洋泽国。远处的树木很多只能看到树顶,有些没有被冲垮的房屋也只能看到屋顶部分。随后,记者又来到江滨公园、江滩公园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记者发现,洪水水面距离堤坝的最高处不超过5米距离,如果再有洪峰过境,难免洪水会冲上堤坝,给哈尔滨的群众生活带来一定的威胁。

    在实地探访后,中农集团控股黑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高晓明告诉记者,由于长时间的降雨,目前黑龙江大小水库、河流基本都处于满载状态,整个黑龙江几乎成为“水国”。高晓明认为,在整个东北夏汛期间松花江流域全面承压,纵观整个水系,松花江干流及小支流形势比较严峻,原因是小支流河道狭窄泄洪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漫堤溃堤,而同时由于松花江支流众多,大量降水集中到干流,对干流的堤防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如嫩江流域的科洛河,往年水流十分有限,在今年不仅破坏农田,河水甚至涌入了嫩江县城。黑龙江佳木斯地区、西部的嫩江流域受灾最重,许多洼地形成水沼,部分地区出现的山洪破坏力更为巨大。

    哈尔滨周围是大面积的平原,平缓的地势上通常不会形成淤塞和存水,对于抵御强降雨有一定效果,同时1998年以来,哈尔滨对防汛工作十分重视,堤坝质量、抗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受灾情况相比黑龙江流域而言不是非常严重。今年的夏汛为何会带来这样大的压力,高晓明表示,从去年秋天开始,东北地区的降雨量就明显高于历史同期,加上冬季降雪丰厚造成了东北今年的春涝,从2012年秋季开始,东北降水量始终处于高位,土壤中水分持续饱和。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往年哈尔滨秋季十分凉爽,通常会出现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晴朗天气,这在今年已成为一种奢望。

    据他介绍,持续降水对农业有很大危害,集中表现在产量的下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一是农作物扬花期的授粉受到雨水制约;二是日照严重不足作物抗病能力弱,田间管理过程中杀虫灭虫效果大打折扣,多种病虫害相继出现,如玉米粘虫、玉米螟;三是秋季汛期雨水强烈耕地大面积被淹,农作物面临绝产。而秋季汛情影响的不仅是今年的粮食产量。从时间上看,由于秋季气温相对较低,雨水消退缓慢,黑龙江入冬时间早,很容易将土壤中的水分保留到下一年春天,春天土地解冻后由于气温低、地势平,积水排不出去,则又将形成今年一样的种植期延后。同时土地水分过多会影响作物品质,玉米容易冒长,秸秆强壮而粮食产量下降。

    对于黑龙江地区今年甚至是明年的农业生产,气候的变化已经成为关键的一环,秋季是否还有降水、冬季降雪量能有多少已成为涉农行业关注的话题。高晓明介绍说:“黑龙江地区的秋收时间通常在9月20日前后开始,相对而言,黑龙江中部地区受灾情况相对较轻,农民对天气、气候的变化仍抱有一定期待,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持续的晴朗天气,仍有希望实现农业稳产。如果再出现持续降雨,后果将难以预料。”

    农资:雪上加霜,经营更难

    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用肥大省,农业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农资行业经营。高晓明表示:“今年东北地区农业季节滞后,在春耕用肥时,农资销售就遇到了不小阻力,销售滞后导致销售周期被压缩,化肥、农药产品在保持高库存期间价格逐渐下滑,并造成了少量库存,这在以往是不会出现的。”在高晓明看来,虽然今年国内的化肥形势一片惨淡,但由于黑龙江地区产能有限,市场压力并不十分明显,对于本地农资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可能在明年,因为今年夏汛对农资行业的影响将在明年春耕时全面体现。他分析,黑龙江主要的肥料市场在两大平原,一片是西部的松嫩平原,历史上来看松嫩平原相对偏干旱,对雨水吸收能力强,问题可能不大。但在另一粮食产区——三江平原,由于是通过改造沼泽、湿地形成的耕地,本来土壤含水量就比较高,极容易形成大面积积水,再加上涝灾,可能会对来年农业种植造成影响。同时由于黑龙江连续两年受到雨水影响,明年的气候也是未知,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可能会受到一定打击,在此情况下,明年黑龙江地区用肥总量将可能面临下降,化肥价格更加难以维稳,如果明年化肥价格仍像今年一样持续下跌,农资流通商的经营将更加艰难。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