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传媒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土壤学会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功能性肥料研讨会暨土壤生态用肥论坛”在郑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领航功能性肥料,倡导土壤生态用肥”为主题,呼吁建立土壤与肥料的和谐关系。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原副主任、现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副会长栗铁申,国家测土配方实验室主任白由路,中国农科院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树清,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肥料工程中心主任石元亮以及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玉亭,河南省土肥站站长王俊忠,郑州帝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新领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来自全国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近400多位代表参加了论坛,会议由河南电视台主持人任炜主持。
会议聚焦肥料与土壤生态在理念上的对接,关注肥料与生态“元凶”的关系,将普遍回避而不敢触碰的有害物质,提到未来肥料行业发展的关注点上。与会者认为,功能性肥料的定位要依据土壤需求,不能无限拓展。领导和专家纷纷强调土壤生态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解读功能性肥料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本次会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并关注到企业在建立肥料与土壤生态和谐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会议获得了先行开发功能肥的企业的认同,使他们不仅对产品整体定位和市场情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也使产品发展在专家层面找到了依据。此外,会议得到了郑州帝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鼎力支持,以及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汉和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河北卓峰化肥有限公司、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协助,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对此次会议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功能肥新定位
各界呼吁之所向
“功能性肥料是当前我国肥料行业尤其是新型肥料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而关爱土壤是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首要问题。”
——栗铁申
当前,土壤危害事件频现、土壤环境恶化,社会将矛头指向肥料,更引起行业内对于土壤生态问题的极大关注。中国农资传媒曾经多次对农产品污染、镉大米事件、肥料事件进行报道,让行业内外了解、理解并支持肥料企业,并呼吁建立土壤与肥料的和谐关系。
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表示,当前中国农业面临减少面源污染、提升土壤修复能力和粮食增产等多重压力。正是有了这样的契机,既能改善土壤微环境,又能增强营养、提高产量的肥料,成为终端推广的一大亮点。他在大会致辞中说道:“作为行业媒体,我们呼吁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在企业自律的同时,也应当及时建立规避不良肥料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规则。”
媒体专业水准决定了会议主题的高度,专家对此次会议给予了极大肯定。栗铁申表示:“本次会议将立足点放在土壤生态用肥上,将施肥理念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定位更加科学。”他认为,功能性肥料是当前我国肥料行业尤其是新型肥料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而关爱土壤是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首要问题。传统肥料功能关注提供作物养分,而新型产品则赋予了肥料更多功能。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延伸,出现了水肥一体、药肥一体、种配一体,甚至是“五位一体”的发展趋势。这与现代农业需求的综合比较服务不谋而合,推进了行业进步,并成为构建和支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重要方面。
显然,土壤生态发展成为各界呼吁之所向,更获得企业的极大认可。郑州帝益生态农业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新领表示,化肥过量使用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土壤生态保护也将是农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长久命题,减肥养地是肥料行业以后必须攻关的项目课题,农资人应当承担起农业良性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江苏阿波罗肥业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刘小奇认为,此次会议开启了功能肥的新篇章,令行业为之一惊,也为功能性肥料的快速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化中心主任史庆林在感谢中国农资传媒为行业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谈到企业的研发进程。“我们开始逐渐关注到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生产企业要切实负起社会责任,为我国土壤生态健康持续发展,研发优质的功能性肥料。”
围绕土壤生态
拓展肥料功能
“功能性肥料未来将向着生态化、专一化、简便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功能性肥料的不断普及与合理施用,达到培肥及改良土壤的目的,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白由路
现代农业追求的是节能、低碳、增效、绿色,而肥料是最大的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品,关乎耕地质量和土壤生态建设的历史重任,承载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责任。由此看来,功能性肥料发展的方向是围绕绿色环保和农业产能做文章,为生态农业做贡献。
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国家测土配方实验中心主任白由路认为,功能性肥料未来将向着生态化、专一化、简便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功能性肥料的不断普及与合理施用,达到培肥及改良土壤的目的,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指出:未来具有培肥土壤等多重作用的功能性肥料将大有用武之地,功能性肥料需要在改善土壤环境、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继续提升,优化配方,避免多余元素存留在土壤中,同时与施肥技术相结合,并减少染色剂的使用。
化肥行业发展需要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粮食安全,只有优质的品质和低污染的产品,才能使企业经营得到持续性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肥料工程中心主任石元亮表示,高效、环保、节能、稳定、功能多元化将是未来肥料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具有针对利用率高、环境安全的新型肥料的需求。例如,稳定性肥料因其肥效高、流失少,所以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就小,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这种新型肥料。
同时,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导致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带给农田土壤的破坏,耕地退化、盐碱化、酸化等是任何肥料都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中国农科院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树清认为,现阶段我们更应强调土壤生物肥力的概念,将物理肥力与化学肥力相结合。呼吁大家将我们的土壤看作生命体,只有在土壤的生态环境平衡中找到一个优化的关键点,才能发挥土壤肥力的作用。
管理规范
有害物质受关注
“功能性肥料标准的制订将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制订标准的前提,首先是对现有产品进行再认识、再改造,企业需要明确产品改造后的机理并得到专家的认可,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通过市场上的实际验证和市场认可程度再确定管理方式。”
——商照聪
“随着近年来河南省农用化肥量不断增大,化肥利用率降低,同时河南省水资源相对紧缺,因此适合河南当地土壤的保水性功能肥料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土壤学会理事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玉亭讲道,虽然市场上已经开始呼唤功能性肥料的生产,它也发展了较长时间,但市场对于功能性肥料的界定,还需要加强制定登记管理的法规政策。
在会上,中国农资传媒还关注到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反观企业对于功能性肥料的研发进程,与管理尚存差异。很多企业依据副产品和肥料的改善土壤功能而研发的功能性肥料,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是在市场叫好又叫座的同时,由于涉及诸如肥料登记、调理剂归口等具体管理问题上,相对于相对滞后的管理环节,企业与专家之间还存在分歧。很多企业为了消化副产品或定位改良土壤,投入精力开发土壤生态产品,例如,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上海汉和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山东靠山生物肥业有限公司等等,但是由于涉及到诸如肥料登记、调理剂归口等具体管理问题,企业与专家之间还存在分歧。
商照聪指出:功能性肥料标准的制订将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他认为,制订标准的前提,首先是对现有产品进行再认识、再改造,企业需要明确产品改造后的机理并得到专家的认可,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通过市场上的实际验证和市场认可程度再确定管理方式。企业研发过程中要关注肥料的质量安全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害废弃物的使用。他说:“很多企业宣称产品下脚料中含有益成分,但是实际上还含一些有害物质,不仅污染土壤,也使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因此未来将对废弃物的使用陆续制订相应的强制性、限定性标准。”另外,他表示,希望与农业部相关部门协同,制订一系列的肥料使用技术规范,包括农化服务的规范、经销商经营规范。同时,将进一步做好新型肥料标准制订和标准体系梳理工作。
生态用肥为农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而功能性肥料以其多元化的功能为改良土壤,为绿色农业作着贡献。我们呼吁,还农田一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