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8月底,正值进入冬小麦备肥季节,各生产厂家纷纷推出小麦专用肥,而且,近期农业部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2013)》的通知,针对不同地区地域特点,分门别类地提出了不同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一时间,小麦专用肥成了热点,为此中国农资记者专门采访河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刘建玲,请她谈谈冬小麦底肥的施用要点。
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3∶1∶3。据刘建玲介绍,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分蘖到越冬,吸收氮占全生育期吸收总氮量的15%左右;二是从拔节到孕穗,吸收氮占总吸收量的35%-40%。对磷钾的吸收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逐步增加,在拔节到成熟期吸收量最大,可占到总吸收量的60%以上。
现在市场上主推的小麦专用肥大多是高氮高磷的产品。刘建玲特别提出,在冬小麦施用底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氮和磷的比例搭配,尤其是氮的施用。她解释道,从小麦的生长规律来看,小麦对于磷素来说相对不敏感,如果磷肥施用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从小麦的表观生长特征看,并不会对小麦生长或产量带来负面影响。而如果氮肥施用过量则会造成肥害,譬如小麦前期疯长苗,麦苗特别青绿但麦秆很软造成倒伏或是引起后期分蘖不足等问题,影响产量。
针对此次农业部根据区域和生产布局将我国小麦主产区分为东北春麦区、西北麦区、华北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麦区5个大区、7个亚区,刘建玲表示,这是针对小麦主产区施肥给出来指导性参考意见,比较具有普遍性。但同时她也提出,各地小麦种植还是具有各自特点,不同地域产量水平、气候和土壤状况都会有不同的需肥要求,很难绝对地说具体到几比几的配方就一定完全适合很大范围内通用,还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大配方进行一个微调,这也是现在测土配方下沉到几乎每个县的意义。
为此,她也提醒现在市场上主推小麦专用肥的企业要针对不同区域设计不同产品,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氮磷钾配方和施肥总量的关系。 具体施肥种类和数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试验结果而定。一般来说,当小麦预期亩产为300-400公斤时,可施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左右,钾肥如果实施了秸秆还田的话,底肥可以不用钾肥,如果没有秸秆还田则需要配一定比例的钾。她认为当前很多地区土壤中磷含量较高,可以适当降低氮磷施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