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肥料登记取消了,这对企业来说真是一件减轻负担、提升效率的好事。”河北卓峰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柱森向记者痛快地说。
7月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与省政府公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衔接落实工作的通知》(冀政办〔2013〕17号)。其中,在附件3:《我省2013年第一批决定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事项目录》第一部分取消的事项中,序号第48项明确列出——实施机关:省农业厅;项目名称:肥料登记;设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类别:行政许可。这意味着从2013年7月2日这一天起,河北省就取消了省级肥料登记。消息一经传出,行业内瞬间引起不小震动。
为什么是河北?
记者首先联系到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站长王贺军告诉记者,这次取消肥料登记,不是他们头脑一热,而是按照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省政府职能转变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下具体实施的。
6月26日上午,河北省政府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省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崇勇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省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据悉,省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总体任务分为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理顺部门职责等10类共50项具体任务,并明确了牵头部门、负责部门以及完成时限等具体要求。
河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宋晶告诉记者:“我们先期向省级各业务部门下发了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相关原则,由各业务部门自查自纠,集中上报,我们汇总后联系各业务部门集体会审,然后拿出意见,上报省政府后,最终确定公告。
这次河北的行动给大家的直接感觉是没有征兆,来得太快了。衡水佳禾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说,取消肥料登记这件事大家都呼吁了十几年了,没想到这次如此痛快地就取消了,要不是好几个朋友告知,都还不敢相信呢!
其实,速度之快也不难理解。河北省农业厅产业政策与法规处处长周建新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新一届国务院在第一次常务会议就强调,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新一届国务院工作开局的关键,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凸显言出必行的决心。如果说各地动作迅速,国务院的表率作用很关键。所以,这次肥料登记被作为行政许可事项取消,虽然对行业是件大事,但在河北省这次改革的整体工作中仅是其中一小项。
为什么取消?
在河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业务部门自查自纠上报的过程中,肥料登记是如何被首先选中的?周建新说,农业厅是把所属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梳理,在厅办公会上,逐一讨论审查后,最终确定上报的。在最终的公告中,可以看到和省农业厅相关的取消事项中共有10项:其中3项行政许可、5项非行政许可和2项行政监管,肥料登记只是其中一项。
从法律依据来看,王贺军对记者说,《肥料登记管理办法》没有上升到条例的高度,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3年)中,也没有为《肥料登记管理办法》提供法律依据,所以《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也就没有执法的必然依据。
从实践角度来看,周建新说,肥料登记是个两含糊的事,在讨论中,有些人认为相关部门管不了、管不好,还揽了挺大责任,倾向于取消,还有一些业务部门表示,保留着还有好处。
河北卓峰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柱森表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办这个证意义不大,从办证本身来看,证书是免费的,检验要花一部分钱,一个送检样少则花600多元,多则要花900元,自己公司目前有200多个登记证。从市场来看,办个证充其量也就是备个案,因为含量都在包装上标着,质监检查产品是否合格,看化验结果和标注符合不符合标准就可以了,跟登记证没关。但产品总归要过送检这道关,有了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拿到登记证。对此,刘柱森表示,送检如果都不合格,那企业就别干了,有些企业为了过关,会采取“借样”的手段。因此,总觉着送检这件事有点自己糊弄自己的感觉。最后他笑言,既然办了,我们就把它当荣誉看。
周建新说,肥料登记被列入取消事项是我们经过了法律依据的考察、实践的考察、企业意见的调研之后,最后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集体会审中,经过讨论,以法律依据不足为由建议取消的。
取消意味着什么?
无论大家如何争论这件旷日持久的事情,争论归争论,取消登记证的事实终归发生了。对于河北省来说,后边的事情可能更加重要。
周建新对记者说,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他们对后续工作做了详尽安排。他特别强调,取消了不是放松了,而是更严格了。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大背景下,要深刻领会和充分认识到,责任明确、分工科学后,虽然权力下放了,门槛降低了,但是监管的力度一定是加强了。
王贺军表示,作为肥料登记的具体负责部门,他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农业厅的统一要求,不折不扣地真正把工作落实到位。目前重点工作有三项:一是公告周边兄弟省份,因为涉及到河北省内的肥料要销到外省,外省的肥料要进入河北省,针对肥料登记这件事,要进一步协商怎么来共同面对;二是河北省内企业肥料登记证还在有效期内的,农业相关部门还要继续做好市场监督、抽查管理,尽好最后一班岗的职责;三是要把取消肥料登记这件事做好宣贯、抓好落实。在抓好监督检查的同时,既要防止以备案、核准等名义进行变相审批,也要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刘柱森说,这是约束力的转移。政府放权了,企业的自律自然就要主动提高。企业和人是一样的,对于人来说,你对他管得越多,他的依赖性和回避责任的倾向越明显;你给他适当的管束,给他方向和正能量,加强他的自身约束力,他的发展可能会更健康,企业同样如此。
“这是擅自行为”
“河北省率先取消肥料登记”的消息还未对外公开时,就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业部的密切关注。外界猜测,肥料登记本属各地土肥站,这会不会是农业部对于取消肥料登记制度的一个试点?农业部相关人士肯定地表态:河北省取消肥料登记并不是农业部的部署和意见,也绝非外界所认为的政策试点,这是地方擅自行为。
而该部另一位官员则认为,取消肥料登记的行为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好”还是“坏”,还需要社会、市场、企业多方面的检验,这为下一步的肥料立法或者进一步规范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样板和依据。既然河北省这样做,那就花上一段时间去看一看,暴露出什么问题再去归纳和研究。
对于取消肥料登记制度,企业呼吁了十几年,此次河北省的突然举措,令市场一片哗然。曾经参与过取消肥料登记讨论的一位农业部官员回忆,当时争论的声音非常激烈,有的企业强烈要求取消,但是农业部的官员提出了以下质疑:
第一,登记作为肥料管理的一种做法,如果企业真的觉得这种做法不妥帖,也可以改,但是不能简单地推翻一个旧制度,而后没有一个后续制度紧随其上。推翻旧的、建立新的,这才是一个建设性的意见。第二,“无政府状态,什么制度都没有”就是理想的状态吗?到目前为止,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多方面都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无政府状态,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肥料管理是处于无制约状态。相反,发达国家对于肥料的管理非常严格,企业不能一方面呼吁要大力打击假冒伪劣,而另一方面还在呼吁“你别管我”。提意见要带有责任感,正规企业呼吁取消肥料管理,那么就不怕市场上假冒伪劣带来的冲击吗?面对这样的声音,企业不再做声。
此位官员认为:河北省的此举可能并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河北省率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其他周边省份的土肥站将如何看待?作为河北的“邻居”,河南省土肥站站长王俊表示,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不可能对于肥料“大撒把”,放开也可以,但肯定不是完全放开,前提是要在有相应措施配套的前提下,否则风险太大。目前全国范围内肥料生产企业的门槛不高,而且肥料的真伪好坏鉴别跨度时间较长,河南不会放开,最起码当前不会放开。
山东、山西等省的土肥站负责人与河南省态度一致。河北省取消肥料登记的作法在其他省的眼里——胆子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