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部韩国电影《大酱》,说的是关于美食与爱情的故事。电影的末了,有这样一个桥段:男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探寻到了令他魂牵梦萦、不惜拼死一尝的大酱制作秘方。它的制作原料相当考究:梅花花瓣浸泡的缸、阳光晒干的盐、小黑猪粪便作肥料种出来的豆、深山的泉水、梅花酒酵母、蟋蟀的共鸣、林间的风、酿者的眼泪……但制作方法却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等待!电影就此落幕,而剧终意味深长的“等待”二字,余音绕梁。
慢火烹出刁钻味。好的滋味,或许都要以时间作代价吧。最近上映的赵薇导演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无疑就印证了这一道理。作为演员,赵薇是成功的。但她能否转型为一名出色的导演,却未得到验证。2009年,她读完了导演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和她同届的学生举办了一场毕业作品展,大家都交出了各自的作品,唯独赵薇的作业延期了。这一延期,就是四年。等她的学弟学妹们又完成了一个大学的轮回,赵薇才补交出她的作业,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致青春》。票房火爆,好评如潮。她给了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作品出手不凡,充满诚意,跌宕的剧情,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沉默、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昔日演员“小燕子”,已华丽蜕变为导演界“鸿鹄”。
我不知道,如果四年前,赵薇就和她的同学一样,匆匆交上自己的作业,端上桌的“青春”盛宴,是否能像现在这般耐人咀嚼。她只是用自己的作品告诉我们,有一种等待叫值得。
赵薇让粉丝们等了四年,而美国影星丹尼尔·戴·刘易斯却是十年等一回。十年前,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诚邀他出演电影《林肯》,当时被他拒绝。随后剧本改了六年,斯皮尔伯格仍然执着地邀请他扮演林肯一角,刘易斯终于点头。但他要求再等他一年时间,他要沉下心,再仔细研究。因为他知道,林肯说话的语音,个性色彩鲜明,模仿难度相当大。一年后,他以自己琢磨出来的林肯声音念的就职演说,听得导演当场潸然泪下。整个拍摄期间,刘易斯都沉浸在戏里,犹如林肯“灵魂附体”,所有剧组人员在片场只能称呼他“总统先生”。《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说过:“不疯魔,不成活。”是的,刘易斯的等待与“疯魔”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今年初,85届奥斯卡评委会郑重地把“影帝”桂冠赠予了他。这也是他第三次捧得“小金人”。
还有比赵薇、刘易斯更有耐心的等待者。好莱坞泰斗级人物、电影《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十五年前就有了拍摄《阿凡达》的构想。但在当时,3D技术尚未成熟,制作出来的特效远远不能满足他对艺术近乎苛责的追求。于是,他就耐心等待。这期间,他密切跟踪关注电脑特效技术的革新,与团队一起逐步开发了一系列全新的技术软件,同时花了更多精力去研究全新的3D眼镜。十五年,卡梅隆终于把《阿凡达》这把剑磨到了极致。精彩的故事、炫幻的特效,令人身临其境,如梦如幻。卡梅隆给全球观众奉上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视觉饕餮大餐。
小时候学做饭,父亲告诫,饭未熟时不要早早掀锅盖,否则会夹生。这跟韩国大酱的制作方法是同一个道理吧。时间是最好的烹饪大师。美味佳肴的烹制,有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繁杂的工艺,精心备足原料,你要做的便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