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来到这个坐落在某县城的大企业开会学习,上一次来时,就感觉他们自己的招待所服务非常好,让客人感受到回家的感觉,这次还想继续感受。这次因为有个会议,所以客人比较多,在饭桌上闲谈时,几乎所有人在谈到对招待所接待服务时,都感觉很舒服、很满意。
在这里有标准化服务,也有个性化服务,关键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出于内心,发动自己思维,让客人感觉那么一份温暖。比如说烟灰缸里小纸片上的一句问候,不是统一印刷,而是个人手写,虽然字体不一定十分美观,但是每句话都感觉很舒服,每个房间的内容还不尽相同,真有点润物无声的意思;比如说客人很吃惊的是,当他从楼下乘电梯上楼时,服务员已经把房间门打开,并且知道他姓名、职务,将他引导至房间,真的就像回到自己家里。
笔者在遇到工作人员时,交谈过几句,他们都是微笑回答,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会主动问好,就像在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环境里一样。所以四川一位老总说,“我都不想走了,真的是乐不思蜀呀。”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好的效果,所有都制定统一的标准,一遍又一遍地培训,但是表面统一了,还是不能收到领导想要的效果。究其原因应该是员工们还没有主动地工作吧。他们按照标准去工作,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执行,很多时候缺少了随机应变、缺少了人情关爱,不光是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会影响,被服务的人也会觉得没有贴心的感觉。
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把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想自己的工作,去思考工作如何改进,去琢磨工作如何更高效,远比让他们按照别人制定的工作手册照搬有效。如果企业里80%的人都能在工作岗位上总结出一点实用的工作方法,汇总起来,那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更贴合实际的制度吗?让员工们将好的工作方法推广到企业里面,不仅仅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是体现员工的社会价值,让他感受到在企业里的认同感,一旦提及某某工作方法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把某某工作方法以个人名字命名,会产生强烈的岗位自豪感。
企业是每一位员工的,不单单是大家上班挣工资的简单关系,更多的是每一个人都要为企业留下自己的思想,这个思想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工作的角角落落。让员工都主动地工作,这也是企业的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