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7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河流域棉区中后期管理:
以促为主、促控结合


  根据今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长势良好,部分棉田棉花发育较常年稍晚的特点,应落实“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管理策略,采取以下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合理施肥

  1.早施、重施花铃肥。施用底肥的棉田于7月上旬结合浇水或在降雨后,追施尿素10-15千克/亩,底肥中不含钾肥的棉田可同时追施硫酸钾5-7千克/亩。没有施用底肥的棉田可追施复合肥(氮、磷、钾各15%左右)40千克/亩。

  2.科学施用盖顶肥。7月底至8月初,再追施尿素5-7千克/亩,以防早衰。对于套种晚发棉田以及后期发育旺盛的品种,不施盖顶肥,以免引起贪青晚熟。

  科学化控

  棉田施肥后浇水或遇雨极易徒长,要及早化学调控,掌握“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初花期(7月上旬)施缩节胺1.5-3克/亩,打顶后(7月15-25日)施缩节胺3-5克/亩。对于长势弱或结铃多有早衰倾向的棉田不喷施缩节胺或减少用量。为节约用工,喷施缩节胺可与喷药治虫或喷施叶面肥结合起来。通过化学调控,力争做到适时适度封行,等行距棉花7月20日封行,大小行棉花8月5日前后封大行,达到“上封下不封,中间一条隙”的程度。

  适时打顶

  各类棉田应于7月15-20日前完成打顶。具体而言,对于每亩3000-4000株的棉田,可在13-14果枝时打小顶(一叶一心),每亩2000-2500株的棉田,可在14-16果枝时打顶,每亩6000株左右的短季棉棉田,可留果枝6-8个。有条件的地方可在8月5日前后,根据棉花长势整枝打杈,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防治病虫

  1.防治棉铃虫。棉田二代棉铃虫自7月初开始发生,当棉株被害率达5%-10%,百株有幼虫5头以上时,要及时用药防治。当三代棉铃虫百株有低龄幼虫15头时,应采取化防措施。

  2.防治棉盲蝽。7、8月份天气多雨阴湿,棉花生长旺盛,也是盲蝽象多发季节,根据盲蝽象的发生危害特点,应采取农户联合统防统治的策略,防止转移。此外,清除田间杂草也是减少棉盲蝽发生的有效措施。

  3.防治伏蚜和红蜘蛛。要加强测报,防治策略为点片发生和点片治理,对红蜘蛛重发棉田可摘取虫害叶片带出田外埋入土壤,严格控制扩散。

  4.预防“两萎病”。增施硫酸钾肥,及时排除棉田积水。

  (农业部棉花专家组)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