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四川倍丰:打开外贸与内贸的一双翅膀

《中国农资》记者 阴剑锋 宋安勇

  团结进取的四川倍丰团队。

  蓉城东南,龙泉驿畔,修竹藏碧,花枝招展。层林漫步,见苍翠之处有楼阁玲珑存焉,观之藏风纳气,惟感游目骋怀……这就是四川倍丰农资有限公司所在地的真实写照。

  成都龙泉驿,在优雅静谧、宽敞整洁的四川倍丰办公大楼里,商业与人文交相辉映,许多细节折射着企业成长的足迹,在一派平静的气氛中,让人感受到一种企业蓬勃向上的力量。

  一“战”成名

  在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打造倍丰全国营销网络的核心发展战略下,2011年3月26日,四川倍丰农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就在公司注册成立的当月,四川倍丰就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几单业务。公司如此快速地起步,和它的“掌门人”宋奉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宋奉武来到四川倍丰农资有限公司之前,他已经是四川农资圈里响当当的名人。当宋奉武从原企业转战倍丰集团时,当时企业非常“舍不得”。经过一番周折,宋奉武终于如愿以偿地跨进了倍丰集团的大门。

  2012年的化肥国际贸易中,整个海外市场的销售价格相对较高,然而唯独同四川倍丰进行贸易往来的印度方面价格始终不明朗。与印度的出口业务进行还是不进行,这成为了摆在宋奉武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四川倍丰领导团队的反复磋商,终于确定了坚决“跟单”。在四川倍丰确定了跟进发货的战略后,国际市场其他国家的价格降低,而印度方面的价格却突然提高,骤然飙升的价格,使得四川倍丰出口的一船尿素(5万吨)获利900多万元。这一单贸易成为倍丰集团引以自豪的成功案例。

  以人为本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四川倍丰人才队伍实现了本地化、年轻化、高学历化。在企业人员管理和提高员工素质方面,公司毫不放松。每周三下午两个半小时的员工培训,俨然成了四川倍丰人的固定课,在每次培训中,每位员工都有当老师的机会。打造高素质的员工团队,也是为了公司能够更好融入集团整体的管理文化,跟上集团发展的步伐。

  “以人为本”从四川倍丰的各项福利中也充分体现,现在四川倍丰的每一个员工不仅有着可观的收入,在“安心工作”、“舒心工作”方面,公司更是无微不至,四川倍丰不仅为员工提供免费的工作餐,还为单身员工在公司附近安排宿舍,这让年轻人忙于工作的同时对于公司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公司定期组织员工开展一系列娱乐休闲活动,虽然这些都是很细小的事情,但是宋奉武认为,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这些细节都很重要。这样一来,公司上下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了,员工之间的信任感增强了,员工的业务能力也得到提升。

  风雨征程

  在宋奉武掌舵四川倍丰之后,2011年,公司总销售量25万吨,纯利润1000万元以上。2011年6月成立四川什邡分公司,主要业务是分销龙生公司的边贸钾肥;2011年8月,宁夏分公司建立,主要业务是网络分销,占领农用肥市场。2012年,四川倍丰农资有限公司实现了总销量57万吨的辉煌战绩,其中26万吨出口业务,20万吨内销业务,12万吨磷矿石销售业务……这一串串闪光的数据,连接起四川倍丰探索成长的风雨历程。

  2012年对于四川倍丰来说,无疑是捷报频传的一年。4月,四川倍丰磷矿石事业部参股一家矿山企业,在磷矿石等原料销售方面迈出重要一步。随后,又组建广东分公司,主要业务是仓储销售工业原料肥。2012年,四川倍丰总体利润达到了2200多万元,在这一丰硕成果背后,也凝结着黑龙江倍丰集团在人员上、资金上的多重支持。

  谈到未来,宋奉武介绍,国际贸易是四川倍丰的强项,四川倍丰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仍然将抓住外贸出口优势,实现外贸平稳增长。在加大国际贸易的同时,公司将加强农业肥的网络销售,以工业肥料夯实销售基础,达到“精耕细作”的发展模式。

  宋奉武认为,当下化肥市场的低迷状况对于贸易企业而言有弊无利,而生产企业在全球市场透明的条件下利润空间有限,面对全球化肥产能都在增加的局面,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及时调整出口政策,做好宏观调控,为农资行业的稳健发展铺平道路。

  经营者说

  四川倍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奉武:

  对于企业长远发展,任何细节都很重要。这样一来,公司上下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了,员工之间的信任感增强了,员工的业务能力也得到提升。

  国际贸易是四川倍丰的强项,四川倍丰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仍然将抓住外贸出口优势,实现外贸平稳增长。在加大国际贸易的同时,公司将加强农业肥的网络销售,以工业肥料夯实销售基础,达到“精耕细作”的发展模式。

  团队成员说

  四川倍丰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敏:

  强化国际贸易,兼顾国内贸易,这是四川倍丰发展的宗旨。四川倍丰是靠口碑在行业中立足的,目前随着国内贸易量的上升,公司在顾全大宗贸易的同时兼顾小宗贸易,真正做到了业务上“抓大不放小”。

  在企业管理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在不同的角色转换之间发挥更大的效能。公司的人性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正在不断激发所有员工的工作激情。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