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下旬至6月初以来,西北内陆棉区气候异常,气温偏低,雨水偏多,特别是北疆气温明显偏低,夜温更低,呈现“凉湿型”天气特征。这导致目前棉花生长发育慢,生育期普遍迟发5-10天,5月中旬苗情差于去年同期一成多;其中北疆苗情差于去年同期两成多。弱苗、僵苗比例大,旺苗也有一定面积。截至5月底,大面积棉田未达到现蕾标准,现蕾面积少。
针对目前迟发和苗情种类多样的问题,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建议因田因苗因品种分类管理,利用棉花对迟发有一定补偿能力的特性,促进转化,力争迟发年景争早熟、夺高产。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合理划分苗情类型
根据迟发程度、棉田类型、棉花长势,对每块田的棉花进行类型划分。根据实际,真叶在3-4片/株、株高<20厘米的,划分为“迟发弱苗”型;真叶5-6片/株,株高20-25厘米的,划分为“迟发偏弱”型;真叶6-7片/株未见蕾,株高>30厘米的划分为“迟发旺苗”型;已达到蕾期,株高20-30厘米的划分为“基本正常苗”型。
依苗情分类管理
1.“迟发弱苗”、“迟发偏弱”型,以促为主。建议这类棉田采取先促进、后控制措施。即适量增水增氮肥,或用赤霉素及叶面肥促进生长发育,适时晚揭膜,滴水后结合缩节胺控制(施用缩节胺1.5克/亩,喷施1-3次,每7天一次)。
2.“迟发旺苗”型,先控后促。建议先使用缩节胺轻控,结合中耕、适时揭膜等措施,协调营养与生殖,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随后适时少量早滴头水和适量减氮肥增施钾肥,促进生殖生长。
3.基本正常型。该类型棉田按正常管理,要注意促控结合,用缩节胺、赤霉素和叶面肥,结合中耕等措施进行调控,适量增施钾肥,促进多现蕾、早开花,多结优质成铃。
适时早打顶
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高到均不等”原则,适时早打顶。早发棉田有果枝7-8个/株,或棉花株高超过80厘米时,要及时打顶;迟发棉田打顶时间,南疆不迟于7月10日,北疆不迟于6月底。
防治病虫害
1.棉蚜危害指数达防治指标时用药剂喷雾防治,可选用30%赛丹乳油20-0毫升/亩、50%甲胺磷乳油30-40毫升/亩、20%速灭菊酯或其他菊酯类乳油10-20毫升/亩或50%西维可湿性粉剂30-50克/亩,用水量20-30千克/亩进行防治。
2.棉铃虫防治可在棉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能明显降低田间虫卵发生密度。一般每60亩安装1盏杀虫灯,灯高出作物50 厘米,诱杀时间为5月1日至9月。化学防治可选用药剂有30%赛丹乳油1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40%辛硫磷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棉红蜘蛛防治可选用10%的浏阳霉素、0.9%德阿维菌素、73%的克螨特、5%的尼索朗等药剂,按1∶2000倍药液定点定株喷雾。(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