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6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绿色雷力树立行业文化新样板

陈 扬

  在农资圈提及北京雷力公司,一般会知道雷力海藻肥系列产品,也会知道雷力农化解决方案的服务营销,更知道雷力产品推广增长速度连年翻番,而在这背后,真正决定雷力公司行为方式的是“绿色雷力”的企业文化。

  以海藻肥奠基主业雷力,对绿色文化的演绎有着天然的优势,不管是“科技先导、自主创新、服务至上、合作共赢”和“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还是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都强调以社会公民的角度来衡量企业,其绿色文化倡导员工利益与客户利益的统一,对于雷力内部,绿色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对于企业外部,绿色文化是农户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所感知的形象。

  绿色创新

  让雷力技术保持顶端优势

  雷力从诞生到成功,本质上是企业自主技术的成功。更关键的是雷力抓住了适应当今人们对食品安全需求的绿色创新主线,这才造就了从仅有的《海藻加工》半页纸信息到遍布全球的十几大类100多种产品。

  1993年,雷力嗅到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环保化、安全化的趋势,采用独特的快速穿透技术研制出第一代农药增效剂——消抗液;1998年,中国首款海藻肥——雷力2000问世;2000年,雷力农化自主研发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岩藻多糖提取新工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01年,因为雷力,世界肥料大会首次出现中国海藻肥企业的身影,不仅如此,雷力第一个提出“海藻肥”的概念,并成为全球第一个使用马尾藻研发植物调节剂的企业。然而在当时,“只有泡叶藻才能研制植物调节剂”的观念在欧美市场根深蒂固,于是,雷力通过大量的技术研究、成分检测、海藻提取物的比较,甚至将成品拿到国外,请知名专家做小麦的抗逆试验,最终向世界证明马尾藻作为植物调节剂不逊于泡叶藻的功效,证明中国企业凭借自主创新技术完全可以和世界的肥料巨头一较高下。

  中国的海藻农用提取物技术晚了欧美将近30年,但雷力将植物营养剂和肥料结合,其中海藻精分级提取液肥、复配制剂以及颗粒肥的研发都是欧美企业从没有想到过的。不仅如此,雷力通过自主研发、科学试验以及大力开展绿色农业的国际、国内交流,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雷力海藻肥高产低碳施肥技术体系以及基于此技术体系的100多套完善的植物全程营养套餐技术方案,为生产绿色食品方的农民带来了直观的使用感受和收益。

  绿色模式

  让雷力成为国内农化服务的样板

  雷力的企业文化是一套完整的CIS系统(企业识别系统),不但注重对内管理的MI(企业理念)、对外展示的VI(企业视觉识别),更注重BI(企业行为规范)的体系建设。因为对于雷力来说,仅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定要很好的结合,否则形不成最终效益。

  先国际后国内的品牌之路 1998年,中国首款海藻肥——雷力2000问世,但当时国内绿色生产意识淡薄,而海藻肥在国际欧美市场已经推广了二三十年,发展较为成熟。于是,雷力先发展国际市场,认准做国际产业链中的中高端定位,在成为了亚洲最大海藻肥制造商,取得了国际市场份额和资金积累后,雷力转过头再开发国内市场。

  绿色连锁系国内坚持最久、模式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雷力借鉴国际经验,率先在农资行业内实行了“绿色肥业连锁”的品牌和产品特许经营的连锁模式。将一级店直接设到了县市、二级店直接设到了乡镇(或中心村),有效减少了推广层级,技术服务和产品功效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绿色雷力渗透到全产业链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基地集中采购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雷力专门建立了绿农合品牌产品体系,联合政府、协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 “车间到田头、田间到餐桌”的流通与服务新模式。目前,雷力已在奇正药业、小站稻、双流草莓等项目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雷力平山县绿丰有机蔬菜科技园种植的黄瓜、西红柿在雷力海藻肥的全程呵护下,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这也是迄今为止,该县唯一一家拥有国家绿色认证的蔬菜基地。

  多元推广分会让雷力有了下沉抓手 雷力以组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多元推广分会为契机,广泛联系农产品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有关政府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社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构建一个以雷力连锁体系为主体的“一主多元”网络格局。依托多元推广平台、院企合作平台、绿色创富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农产品营销对接平台。 雷力“院企合作”平台以打造农民身边的“样板田”为目标。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以及院县共建、专家大院等服务模式,加强雷力海洋生物肥料(海藻肥)的示范和推广应用,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雷力积极依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国海藻工业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行业组织和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招投标项目,如与山东省惠民县、巨野县政府合作的“高产低碳施肥”示范项目,达到了高产低碳、节本增效的作用。这一技术已在国内众多基地,以及海外大农场进行了推广。

  在所有雷力探索的模式中,绿色雷力被赋予了深厚的内涵,这种理念已经被提炼成企业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雷力公司的管理、产品、销售、合作以及创新、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这也标志出雷力将其发展模式的创新推到了行业层面的高度。

  绿色文化

  让雷力为永续发展积淀正能量

  雷力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成就企业永续发展。

  雷力公司吸纳了一批国内外资深的专家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科研生产、营销服务管理人才。雷力的“千里马”人才培养计划,让更多员工在雷力的大平台上能够发挥聪明才智,也由此形成了雷力集团独特的精英用人策略,从而搭建起完善的人才梯队。

  2011年,雷力发展学院隆重成立,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产业工人、营销人员、管理团队和客户提升四大培训体系发展成熟,其成立旨在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与实干一把抓的雷力人。

  在雷力,有一句俗话,那就是“不光是赚钱,还要为农民做事”。同时对于市场占有率,雷力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市场占有率——就是占有农民的心。在我国29个省市区,雷力人利用科技下乡、雷力绿色创富中国行、雷力科技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用户的培训,先后培养了上万名基层“雷力品牌经理”,在农业生产一线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并帮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据统计,近20年来,雷力人送技术送服务送绿色农资下乡进村入户,行程达400万公里,培训农民百万人次,累计推广绿色种植模式应用面积达十亿亩,贴身为农民制定60余种农作物全程营养套餐1000余套。

  2012年,雷力连锁全面转型成为技术服务商,并与中国农科院强强联合,达成了“院企合作战略协议”,围绕农民的需求,通过全方位的“移动大讲堂”技术培训,零距离的“智能农博士”现场指导,以及眼见为实的“身边样板田”集成示范,让农业科技真正接“地气”。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已成为当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雷力集团积极实施“绿赢未来”全方位绿色发展战略,推广“高产低碳施肥技术”示范,并发起了“食物源头保障工程”,宣传“全民大健康”理念,倡导“绿色健康从根做起”,可以说,雷力与中国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脉相承,其海陆互补的“大循环”事业广受各界高度赞誉和支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