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包括15部分内容、38项具体工作,涉及到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等15家部委机构。
从《方案》可以看出,本次将38项内容进行了明确分工,为流通体制改革再吹号角。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39号文”),提出要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制定完善流通网络规划等,但却缺乏有效的分工方案,流通体制改革涉及到的部委众多,协调工作繁重,此次给出分工方案,将使农资流通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从《方案》的15部分38项具体工作来看,与农资流通行业相关的共有7部分15项具体内容。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创新
信息化发展是方向
《方案》在创新流通方式上,提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流通企业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并在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要求推进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这符合时代信息化发展需求,为农资行业从传统的产、供、销经营模式向现代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随着近两年产能过剩效应的体现,农资流通行业利润率越来越低,尤其是大型农资流通企业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破解低迷市场的困局,不少农资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但因为缺少相应的鼓励政策,发展相对迟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也相对落后。《方案》的出台,也为目前农资流通领域诸如上农网等积极探索并致力推动农资电商发展的企业带来信心。
分工方案
二、积极创新流通方式
(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完善认证、支付等支撑体系,鼓励流通企业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创新网络销售模式,发展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网络商品与服务交易。
四、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
(十五)推进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十六)支持流通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仓储、采购、运输、订单等科学管理水平。鼓励流通企业与供应商、信息服务商合作,支持开发和推广适用于中小流通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服务
物流是确保双向流通渠道畅通的关键
本次 《方案》在加强现代化流通体系中强调,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渠道。这也为农资企业在网络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早在2009年,财政部、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公布了《关于完善农资流通体系的意见》中就提出,要依托农资连锁网络优势,提高农资流通网络“双向流通、双向开拓”的功能,实现“一网多用”。目前不少流通企业已经依托网络优势,建成了双向流通渠道,在用肥季节可以顺利为农民提供农资产品和农化服务,在收获季节,通过收购农副产品,有效解决农民的销售困难,并且提供了企业的影响力。
另外,《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这也为农资流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区域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实现配送,也可以利用企业现有的物流体系为社会服务。
分工方案
一、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三)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有序推进贸易中心城市和商业街建设,支持特色商业适度集聚,鼓励便利店、中小综合超市等发展,构建便利消费、便民生活服务体系。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物流配送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支持流通企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加强城际配送、城市配送、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推广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规范货物装卸场站建设和作业标准。
发展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支持流通企业上市
《方案》在培养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提出,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支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在这方面农资流通企业目前做得较好,一些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基本都有直营连锁和特许连锁店,也出现了如黑龙江倍丰集团等跨区域发展的流通企业。
同时,《方案》在完善财务金融支持政策方面明确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上市融资。这也为一些希望通过上市来做大做强的农资流通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2011年辉隆股份成功登陆国内A股市场,并在2012年成功控股海南农资股权,这不但令国内农资流通企业投去羡慕的目光,更为国内农资流通企业树立了榜样。从目前来看,国内也有不少企业比如中农控股、华农连锁等一批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已经通过规范化管理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分工方案
五、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十八)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支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健全服务体系,扶持发展一批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流通企业提供融资、市场开拓、科技应用和管理咨询等服务。
(十九)鼓励发展直营连锁和特许连锁,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拓展连锁经营网络。
(二十一)支持流通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
十、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三十九)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流通产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改进信贷管理,发展融资租赁、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商业保理等业务。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上市融资、设立财务公司及发行公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改进消费信贷业务管理方式,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政策
制度规范,给流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方案》强调,建立健全农资等商品流通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为农资流通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从流通环节加强监管,不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向终端,也是未来农资打假的关键。
《方案》健全统计和检测制度方面要求,加强生资流通等重点流通领域的统计数据开发应用,通过数据检测和行业指数的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预警,有效降低了行业经营风险。
《方案》还明确表示减轻流通产业税收,坚决取缔各种违规及不合理收费,降低偏高的通行费收费标准。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在今年的“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就表示,我国的流通费用占GDP的比例较高。一般发达国家流通费用占GDP比重一般在10%以下,但我国占到18%左右。所以在未来的流通产业发展中将改革一些不合理的机制,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将成为重中之重,农资流通行业也将从中受益。
分工方案
六、大力规范市场秩序
(二十四)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建立涉及人身健康与安全的商品检验制度。加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改进监管手段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细化部门职责分工,堵塞监管漏
(二十五)建立健全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酒类、中药材、农资等商品流通追溯体系。
(二十六)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加强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督管理。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建立平等和谐的零供关系。
七、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开放
(三十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十一、减轻流通产业税收负担
(四十三)深入推进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坚决取缔各种违规及不合理收费,降低偏高的通行费收费标准。从严审批一级及以下公路和独立桥梁、隧道收费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确定的西部地区省份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进度。
十四、健全统计和监测制度
(四十六)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科学规范的流通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提高流通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水平。加强零售、电子商务、生产资料流通等重点流通领域的统计数据开发应用,提高服务宏观调控和企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