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农药产量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贸易持续加大,企业效益有所增加,农药行业在经历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个“小年”后,2012年正逐渐显现稳步回升的迹象。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农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4%,达到614.5亿元。利润达到37.8亿元,与去年同期27.9亿元相比,高出近10亿元,增幅高达35.2%,领跑整个石化行业。
为进一步了解行业的发展态势,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近日,在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召开的第九届二次理事会上,来自工信部、农业部、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分别就各自关注、负责的行业内容及重点工作进行了相关介绍和详细解答。与会人员表示,这一大幅增长是在一季度农药原药产量小幅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的。这一数据也反映出农药行业延续了2012年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效益继续增长,利润增加。行业效益提高的同时,既保证了农业生产过程中防治病虫害需要,又为全国粮食“九连增”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处长 张文明:
平稳运行态势呈现行业恢复性增长
2012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气候多样、病虫害大发生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农药行业在大化工行业里保持一枝独秀,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且呈现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连续聚焦农业、农村发展。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进一步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家对于农业的高度重视必将促进农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国内外政策形势的变化、出口关税的调整,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下,农药需求也将有所增加,国内外市场的增长态势也将更加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累计生产农药354.9万吨,同比增长19.0%。这主要是由除草剂产量大幅增长拉动的。杀虫剂81.3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0%,占总产量的22.9%,企业库存减少。杀菌剂总产量为14.4万吨,同比降低7.1%,占总产量的4.1%。大宗品种如多菌灵在产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产量保持平稳,而戊唑醇等产品产量下降,除草剂在草甘膦、2,4-D等大宗产品市场利好的带动下,产量大幅增长42.5%,达164.8万吨,占总产量的46.4%。
2012年,全国农药行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440.2亿元,同比增长24.4%;完成现价销售产值2363.4亿元,同比增长23.2%。产品销售率为96.3%,同比降低1.69个百分点。1~11月份,利润总额达到13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以上,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达到6.1%,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同时我们看到,行业的亏损面达到10%,亏损企业同期减少9.1%,而亏损金额6.5亿元,同比降低28.5%,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行业效益有所好转。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 叶纪明:
需求增加带动价格上涨
淘汰高毒农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市场需求增加,农药价格恢复性上涨。据全国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小麦和油菜主要病虫害呈现前期发生偏早、中期上升迅猛、后期为害较轻、虫害重于病害的特点,部分玉米、水稻和棉花等主要作物产区病虫害大发生;秋季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往年,国家财政部先后拨款6亿元防治病虫害,农药需求旺盛,市场上扬;同时,经过前几年消化库存,2012年全球市场需求量逐渐回升,专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且北美等地出现特异气候,带动了农药行业的出口量快速增长。
淘汰高毒农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力倡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农药。总体来看,我国农药管理的总体形势是好的,尤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尤其是取得粮食“九连增”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生态的意识空前提高,尤其是对安全食品与农产品的需求,使得农药行业的生产与经营环境日趋艰难。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农药管理工作更是引起了政府、媒体及百姓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在禁用和淘汰高毒农药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禁用的品种是世界最多的,目前已经达到了33个品种,品种比率将至3%以下。此外,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的使用比率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 孙叔宝:
行业兼并重组明显 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逆转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12年10月发布了2011年销售百强企业榜单。从企业的业绩来看,百强的入围门槛持续大幅抬升,由2010年的1.70亿元提升到2011年的2.0亿元,入围门槛提升了3000万元,反映出企业规模实力增强。与此同时,2011年农药百强的总销售收入达到618.6亿元,较2010年百强销售总额的497.0亿元,增加了121.6亿元,增幅达到24.5%。这两点充分显示了大型企业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反映出农药产业作为刚性需求,市场正缓慢回升。
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由2011年同期的773家增加到800家,同比增加了27家。国内行业兼并收购发生13起,多于2011年全年的6起,行业兼并重组加速迹象明显,为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打下基础。
2012年,以草甘膦为代表的大宗产品市场逐渐复苏,带动了农药行业恢复性增长,然而正常生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由年初的8家左右,增加至目前的20多家,产能集中度有所下降,而且不少生产厂家都有扩大产能的计划,产能过剩问题加重。其他大宗品种产能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热点品种产能的增加也大大超过市场需求的扩大,出现产能过剩的趋势。
从生产环节看,由于近期环保压力的增加,企业开工率下滑,导致不少产品的产能无法有效释放,产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农药总产量为80.6万吨,同比下降5.1%。
从市场需求看,2013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从而导致国内农药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价格顺势上涨。价格上涨抵消了产量下降的影响,行业效益持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14.5亿元,同比增长22.4%;行业利润达到3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2%。同时,在统计的82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达178家,亏损比率为21.7%,这也说明了行业两级分化的现象愈加明显。
从进出口贸易看,我国农药进出口大幅增长。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农药2.27万吨,同比增长10.1%;进出口金额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出口农药28.67万吨,同此增长24.2%,进出口金额达到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国际交流与服务处处长 张文君:
农药进出口贸易总体实现增长趋势
2012年累计进口农药6.89万吨(实物量),同比增加30.3%,进口金额5.92亿美元,增长21.2%,平均进口单价8592.2美元/吨,同比下降7.1%。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进口量均大幅增长。
近年来,跨国公司专利品种大量涌入,推出的农化产品和种子技术的综合方案,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其他农化巨头的高端主流产品也在采取各种策略,逐步蚕食国内市场,其中进口除草剂的价格下降最多,使得国内非专利农药品种销售受限,制剂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012年累计出口农药89.17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12.7%。出口农药占同期农药产量的25.3%,出口金额28.60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3187.0美元/吨,同比上涨5.0%;其中除草剂原药出口59.87万吨,同比增长19.4%,占同期出口量的66.7%,全国除草剂产量的36.3%,平均出口单价为3240.4美元/吨,上涨7.1%。而杀菌剂出口量和出口金额都持续下降。2012年累计贸易顺差22.68亿美元,同比上升17.5%。与去年同期相比,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金额的增幅都有所下降,12月份,增幅环比持续小幅上升。继去年农药制剂出口量超过原药出口量之后,今年制剂出口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农药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