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灵山县农民老王可是摊上大事儿了!他收到了针对不同土壤营养需求设计的“营养单”,对照之后发现,还没有走出几年前过量施肥导致减产“阴霾”的他,今天又面临施肥不当的风险!
多年前,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曾经针对农田过量施肥,组织过一场大规模入户调查,当时很多农民还不知道施肥还有“过量”一说,但是在今天,农民对于不当施肥又有了新困惑。
老王的现场亲历
老王摊上的不是小事儿,施肥不当对农民收入来说非损即减。正在一筹莫展,老王听到邻村的亲戚带给他的喜讯:专家农化队要来了!广西新方向公司采取“新方向搭台,土肥站唱戏”的模式,由土肥站技术人员在灵山县各个乡镇开展配方肥施肥技术巡回讲座,为农民提供施肥指导和连锁配送。
广西灵山县那隆镇江南农资店门前人头攒动,活动一开始,老王就拿着“营养单”急切地挤到农业技术人员面前问道:“前两年由于施肥过量,我的庄稼出现倒伏,减产不少。今年又遇上肥的含量不足,庄稼长势明显不如邻家。你这肥能多打粮食?”新方向农技人员告诉老王:“配方肥与普通肥相比,平均每亩粮食增收50公斤以上。”其实,老王见过施用配方肥的农作物,普遍长势旺盛,但他还是半信半疑。
“我们依据灵山县土肥站提供的测土配方数据和广西区土肥站提供的测土配方技术,按各种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实行‘大配方、小调整’的方式,提供配方肥,还可以解决配方肥N、P、K元素每包含量配比不标准问题呐!您呀就放心吧!”这可说中了老王的心病,因为肥料的含量不准,和邻家产量相比老王可没少吃亏。
在活动现场,使用了配方肥的邻村农户告诉老王,施用等量配方肥后,水稻分蘖数明显增多、甘蔗茎秆粗壮,产量有很大提高。但是老王还有些不放心。“大家都用配方肥吗?”技术人员告诉老王,这个镇子有近五成农田使用配方肥,都由他们负责做好生产、连锁配送以及售后服务。老王还是有些不放心,怕活动过后就买不到配方肥。“灵山全县平均每15公里半径就会设置一家网点,方便农民购肥,同时,新方向公司还直供到终端样板店。”新方向的配送人员说。老王一拍大腿,当即就表示要换施配方肥。
据了解,新方向公司作为测土配方首批重点试点企业,分别为18个乡镇农民提供了90场次以上形式各样的技术讲座,并多次举办“农民增收大擂台”活动。特别是在广西合浦县党江镇举行的广西第四届“测产选肥钱粮双增”活动中,经过100多个肥料品种的现场“打擂比武”,广西新方向公司生产的水稻配方肥在现场测产中凭借最高亩产一举夺得优胜奖,拉动了“新方向”配方肥在当地的销售。
为农减繁 提升“三高”声誉
其实,2012年农业部启动“配方肥产需对接100县1000乡100000村活动”以来,像老王这样的受益者不计其数。但是,广西新方向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承认为,让一项复杂工作便捷的完成,是快速推广和提升需求的前提;而企业的行动贵在知,重在行。
“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这是农民多年来形成了“多上肥多打粮”的种植习惯和传统理念。但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农民都清楚“多上肥”、“过量施肥”不仅是农民致富的绊脚石,同时也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真凶”。然而,施肥不当导致的危害却没有引起重视,特别是农民一直以来对量多量少存疑惑。
“我们做配方肥主要是走掺混肥料的路线。优势就是设备技术成熟、配方调整灵活、一次完成。”梁承说。对于可以提高农作物品质的中微量元素的使用,也可在掺混设备中解决这个问题。
配肥设备不仅很好的实现了科学施肥的理念,也体现出卓越的性能和价值,被农民所广泛接受。梁承举例说,广西的桉树每年施两次肥,每一亩的人工成本就是100多块钱,那就意味着3000多亩的人工成本就要一个三个亿,同时也不好找代工。2012年,他们针对桉树的种植方式和地理情况仔细做了研究。“桉树大多种植在山坡上,由于广西雨水较多,钾和氮会被释放出来。“2012年,我们了一个试验,就是把两次施肥变成一次施肥。其中,一半是氮磷钾加上微量元素作成的普通掺混肥,另外一半则是通过包膜技术,将尿素和钾肥这两个非常容易淋湿的肥料包裹起来。”梁承说。目前这样配方施肥的种植方式正在世银集团的30万亩桉树林上推广应用。通过这套设备,改变农民墨守成规的施肥“痼疾”,更达到了提高掺混肥档次、提高农民投入产出比、提高企业声誉的“三高”效果。
瑕不掩瑜 不足是动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肥站站长宾士友指出,经测算,测土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利用率提高了5.5个百分点,平均亩增产粮食29.2公斤,总增产粮食33.7亿公斤;平均亩节本增效36.4元,总节本增效49.5亿元。
“配方肥的推广应用由政府领导,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企业通过参与活动,不仅可以迅速扩大市场影响力、树立企业形象、获得农户的信赖,同时打击假冒伪劣现象。”广西新方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锋说。
广西“新方向”与“德保糖办”的深度合作,围绕“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模式,实现测土配方肥产业化,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种模式大大提升了厂家和农资零售终端的互动水平,激发了零售商的服务意识,同时也开辟了农资零售的新模式。”新方向营销总监蒙黄斌如是说。
但是,我们也看到,配方肥的推广应用始终是薄弱环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配方肥的供应有难度是其中一个制约因素。如何充分利用测土数据,避免测土配方工作变成做“白工”,导致社会资源和专家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当务之急。杨锋认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留守人员都是老弱妇孺、小农耕作,科学种田的意识不强,传统施肥习惯根深蒂固,所以推广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但尚需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特别是目前应用配方肥的农户所占比例还不足10%,他建议针对农民使用环节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使用配方肥的积极性。
配方肥应惠及大众是大家共同的心声,无疑,这为未来测土配方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