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测土配肥须“配”出公信力

《中国农资》评论员 梅 荷

  测土配方工作是一项从行业层面推进、从企业层面做起的农业科技行动,对于我国生态农业来说,无疑是一项善举。实现“农业产业繁荣、企业效益增长、农民收入提高”的“三赢”,是落实实效的结点。三个“结”打开了,“三赢”自然水到渠成。

  配方肥项目不仅仅是一种商机,实现“多赢”需要从提升公信力开始。目前,测土工作大多为企业公益性投入,这种公益性是否是企业自愿?成本转嫁去了哪里?测土结果谁来检验?如果裁判员就是运动员,难免缺乏公信力,引来质疑也无可厚非。

  我们倡导企业测土先繁后简,但是杜绝由繁到奢。据悉,目前很多企业花重金打造实验室装备,但是,实验装备代替不了肥料的质量和信誉。测土工作受限于企业的技术资源、生产能力、加工水平,如何让测土数据没有“水分”,避免测土流于形式,就要从内容上做文章,从提升测土数据的可信度、提高配方肥的公信力开始。特别是避免反复测土、重复测土造成的资源浪费,高效和多途径利用测土成果,保障测土工作的可循环持续性。

  笔者认为,让测土配方行动真正落在实处,需要给予企业配方肥名誉之外的一些实惠。而测土配方工作要获得农民的认可,更需要惠及大众,让老百姓感受实惠。两者实惠之间的对接,则是共享利益的突破口。

  我们呼吁,企业生产配方肥的收益、所提供的服务与其信誉价值和公信力匹配得更合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的确难以摆脱牟利性,一些人一旦发现市场有需求,总会想方设法哄抬价格甚至造假。如果企业从建立实验室到测土、由加工配方肥到提供农化服务之后,收益远远不及假冒伪劣之牟利,就是配方肥利益价值链的“不合理”,企业又有何参与热情?当然,打击那些制造假冒伪劣的不法分子,不能仅仅依靠企业,也需要政府执法、媒体舆论监督形成合力。

  诚然,不能提到利益、价值就让老百姓掏钱,需要利益的循环支撑。配方肥如果能真正扩大农民增产收益,既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又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无疑就找到了“三赢”的对接点。希望有一天,配方肥将迎来“博采”的春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