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药的茎叶增长情况与产量直接相关,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使用多效唑、缩节胺等化学药剂来控制麻山药茎叶的过旺生长,以期获得较高的产量。此类药剂的不正确使用所造成的早衰、减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技术专家及农户的关注。
为了验证并完善“碧护”调节麻山药生长的重要功效,河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郭爱国教授联合保定鑫达农资公司的尉经理经过多年的试验总结,明确了“碧护”产品确实在弱苗促旺、徒长控旺的双向调节功能上有很好的表现,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 浸种:3克“碧护”与杀菌剂兑水45斤浸种。效果:杀菌防病、出苗快、苗齐苗壮。
2. 甩条发棵期:整架喷施“碧护”5000倍液,壮秧,防病。
3. 茎叶发育盛期:整架喷施“碧护”5000倍液,控秧。
连续3次喷施“碧护”可代替多效唑、缩节胺等药剂,防止其造成的早衰问题,并能够达到控秧、壮秧的目的。郭老师还补充说:“生产高质量的麻山药一定要使用全套的‘碧护’综合管理技术,麻山药的整个生长期要结合高氮型、高钾型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并采用土壤施肥和叶面喷施不同的施肥方式,加之适当的麻山药栽培管理措施,农户的增产增收也不再是奢望。”保定市清苑县苇各庄的马师傅跟记者分享说,他使用郭老师的技术已经有5个年头了,去年,“碧护”不但减少了自家麻山药的病害发生次数,而且通过“碧护”综合技术的使用增加了麻山药的产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据了解,“碧护”综合技术在麻山药上的应用已经获得了广大农户的认可,相信该项技术的推广必将为中国的麻山药产业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