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钾肥销量增加
支撑业绩平稳增长
国内钾肥市场曾被长期看好,主要原因是国内钾肥的需求依赖进口,然而进入2012年,国内钾肥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上涨乏力。目前国内钾肥库存达400万吨,加上2013年上半年钾肥合同300万吨大部分还没到港,国内全年产量大概500万吨左右,边贸进口全年大概100万吨左右,2013年钾肥的供应依然较为充足。
作为被统计的唯一一家钾肥上市公司,盐湖股份在2012年的净利润同比上涨1.7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2.71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4亿元,同比增长1.74%。2012年公司生产氯化钾产品263万吨;销售氯化钾产品286万吨,同比增加45.25万吨;氯化钾平均含税销售价格为2794.55元/吨,同比提高12.27元/吨;氯化钾营业收入70.8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5.7%,同比增长19.58%,占氯化钾毛利率72.50%,同比下降了0.97%。而公司的综合一期项目亏损6.65亿元,ADC一体化项目亏损2.71亿元。目前,化工一期项目已打通所有装置的工艺流程,全部装置均能生产出合格产品,但个别装置尚需提高生产的稳定性;二期项目各装置初步建成,目前已完成计划投资额的92%,力争2013年下半年开始各装置大机组试车和联动试车,公司的盈利情况将有所好转。
业绩下滑板块
在记者统计的23家化肥上市公司中,共有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占39.13%,业绩下滑公司主要集中在磷肥行业。业绩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化工产品价格整体下跌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制于磷化工行业的整体低迷。
2012
化工产品拉低化肥整体业绩
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整体下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化肥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尤其是尿素上市公司在2012年虽然实现了全面盈利,但化工产品整体毛利率的下降仍给氮肥行业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湖北宜化除了尿素产品实现盈利外,化工产品大部分价格出现下滑,在公司收入中占比22.45%的PVC产品,2012年均价同比下滑13.79%,产品毛利率仅为2.23%,较2011年下降5.33%。PVC盈利能力的下降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同样作为国内最大氮肥企业之一的鲁西化工,2012年化工产品销量及毛利率均出现下降,公司化工产品盈利能力较差。2012年公司共生产各类化工产品311.8万吨,同比下降5.49%;销售化工产品196.91万吨,同比下降22.06%;2012年公司化工产品毛利率为7.41%,同比大幅下降14.94%。
而柳化股份却比较幸运,虽然2012年公司尿素板块实现营收6.7亿元,同比增长9.19%;但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部分化工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公司主导产品的硝酸系列产品及双氧水下游需求严重不足,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其中,硝酸铵单位价格下降254元/吨,导致利润减少0.69亿元;浓硝酸单位价格下降137.84元/吨,导致利润减少0.1亿元;双氧水单位价格下降324.61元/吨,导致利润下降0.65亿元;合计减少利润1.44亿元。
2012
磷肥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明显
相对于氮肥行业业绩全线飘红不同的是,受制于磷化工行业整体低迷的影响,2012年磷肥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明显。作为亚洲最大的磷肥生产企业,云天化2012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8.93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营业利润-5.42亿元,同比下降31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28亿元,同比下降412.7%。
同样作为磷肥上市公司的澄星股份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实现营业利润4032.2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95%;实现净利润4953.3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74%。据公司分析,业绩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2011年磷化工市场行情整体较低迷的影响持续显现,一方面公司库存产品与原材料成本较高,采购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另一方面公司为了与长期合作客户保持稳定的业务关系,确保市场占有率,使产品销量有所增长,而磷化工下游产品的销售价格却始终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没有随原辅材料价格同步大幅上涨,导致产品的盈利空间萎缩。
2012年,六国化工完成对江西六国的收购,磷复肥共完成生产175万吨,同比增长约50%,营业收入同比大增77%。但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二铵和复合肥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分别下滑8.2%和1.6%。六国化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77%;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有0.71亿元,同比减少46%。
2012
产能过剩成为制约化肥行业发展的关键
2012年,化肥产能过剩效应全面显现,尤其是磷复肥行业发展陷入了困境。虽然有金正大、史丹利等龙头企业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依然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布局,通过增加产能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升,通过新型肥料的研发来提高盈利能力,但可以看到,大部分复合肥企业发展陷入了僵局,一些没有技术和营销优势的企业正面临淘汰或转型。
2012年,复合肥行业的发展可谓年步履艰辛,虽然很多企业在新型肥料的研发和营销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新型肥料不足以带动化肥行业业绩的整体增长。据中商情报网消息,2012年我国新型肥料总产能约为1600万-1700万吨,仅占到我国肥料总产能的5%左右,新型肥料总产值约为649亿元,同比增长27.0%;销售额605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新型肥料销售额仅占我国肥料总销售额的7%左右。在未来几年,新型肥料或将成为复合肥企业发展的重点,但新型肥料市场的日益竞争激烈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2012年,化肥行情整体呈现稳定走势,但产能的增加无疑为后期行情的走势增加了风险。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肥料总产能比2011年增长4%,增长量接近1000万吨,其中约有1/4的产能被推迟至今年建设,有的要延迟2014年。在2012年和2013年,全球大约有140个扩能项目投产,其中有一半在中国。这也表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产能过剩将成为制约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的关键,而化肥行业在经济回暖不明显的背景下,或将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